-
的“三無”小村落而今也能建起自己的產業園。佇立在國道邊的“十月九現代農業(煙葉)產業示范園”招牌格外醒目,占地面積13畝的產業園包含育苗大棚10座
-
機械化作業。浦城縣合際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面積有1500平方米,為鄉鎮農戶提供煙葉播種、再生稻、煙后稻等育秧服務,每次育秧可供應5000畝大田種植。浦城縣富嶺集約化育苗
-
開展大棚綜合利用,引導煙農開展多元化種植,降低日常維護費用的同時增加煙農收入。”柳山煙站站長馬強介紹道。“多虧了咱們煙站,完成煙葉育苗后就開始幫著規劃種植芹菜,這8個棚中有4個棚種植了芹菜,那4個棚
-
信息,煙技員通過平臺可以及時查看烘烤數據。截止到2023年,茶陵縣已經實現了育苗、氣象、肥力、成熟度、面積核實、烘烤工藝、煙農服務、合作社業務全流程信息化建設,落實合同簽訂無紙化、規范化,信息公示
-
、申請審核等操作來完成合同簽訂。不僅如此,該程序還與煙科院合作,及時在主頁推送結合時令的生產相關技術。育苗環節時,煙科院及時推送的“烤煙漂浮育苗和定苗技術要點
-
是銀,烘烤才是聚寶盆。”巴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圍繞育苗工場、田間生產、烘烤工場三大作業場景和耕種收、苗管烤六個作業環節,從煙農需要、先進適用、成本適宜角度出發
-
做什么?”陳志勇看著育苗戶將煙苗丟棄到廢棄池中,不解地問。“這苗上面都是病斑,只能倒了。”煙農老習一臉痛惜地說道。陳志勇陪著育苗戶在大棚周圍仔細查看一番
-
育苗環節引進了播種器、自動剪葉機;起壟覆膜環節推廣引進了山地翻耕機、覆膜機;烘烤環節引進了生物質顆粒燃料和一體式自控儀。推動生產環節重點用工機械化。在山地交通不便的地方為煙農
-
煙葉、水稻制種輪作效益更高。兩種作物不會‘爭地’,土地、肥料等資源可以共享,育苗大棚、烤房等設施可以共用。”建寧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余添發介紹,作物輪作能改善
-
。”走進郟縣堂街鎮王李樓村煙葉產業綜合體,映入眼簾的一排排無菌煙葉育苗大棚,采訪組見到了郟縣關莊村黨支部書記趙紅衛,也是產業綜合體的管理者。說起近幾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