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答應,我會木匠活,去了沈陽打工,那時能有一技之長外出打工賺錢,可給家里爭光了。我在木匠隊里非常認干,咱村子里走出去的農民,都非常能吃苦,到了年末,工錢賺的可真不少,加上老板給我的獎金,有3千多元
-
,終于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興奮勁還沒過,就為生計發愁了,搬遷前家里有田地可耕種,丈夫又在外打工,生活還過得去,但搬遷后
-
中陳列的部分民族服飾。李亞鴻 攝今年53歲的陳紀是四川省岳池縣人,1993年曾到廣州的一個服裝廠打工。1999年,服裝廠因為經營問題,收入逐年
-
,收成也一般。初中畢業后,李飛和同村的年輕人一樣外出到浙江等地打工貼補家用,因缺乏技術只能做點苦工。幾年下來,雖然掙了些錢,但農忙時還得
-
,還能務農和干家務,更重要的是還照顧了老人身體和小孩讀書,多方兼顧,比外出打工強……”10月24日,在文斗鎮十字路收購站點的午休間隙
-
緣”的明智選擇感到甚是欣慰。已過不惑之年的鄔云超、何春燕夫婦本是一對勤勞善思、上進心強的莊稼人。20年前,他倆為了早日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擠上南下的列車加入打工人群。由于
-
;陳作依然記得,2008年初突如其來的那場大雪,讓自己想要開一家超市的想法有多強烈。那一年在上海打工的陳作,回老家恩施探親。習慣每年臘月28打年貨的她
-
65歲了,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2畝地種不動了,我這個歲數去廠子打工人家也不要,今年村里把我們的地承包出去種了煙,我在煙田里面打零工,一天能掙100來塊錢的工資,一個星期就小一千,吃喝不用孩子操心
-
,是村里公認的“多面”女孩。“跑”出自律2013年,20歲的吳建祥只身前往麗江,隨后幾年里,輾轉于麗江、深圳等地,和許多外出打工的同齡人
-
;隨著市場的發展,2019年他的小店經營遇到瓶頸,生意一落千丈,坐著打瞌睡便是他的日常。“轉行、轉店、外出打工等想法每天都在不停地作斗爭,做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