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俶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寶石山上,和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隔湖相對,兩塔有著“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說。每當夕陽西下時別有一番景色。從煙標上,也能看到亭亭玉立的保俶塔。
-
上世紀80年代,湖南省永順卷煙廠出品過“老司城”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為永順老司城遺址的建筑風貌。老司城遺址總面積25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保留了體積龐大的城墻和建筑。老司城選擇建在偏僻貧瘠的山區,主要出于軍事上的目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天然的防線,環繞著城址還有一系列險峻的軍事關隘和防御設施。老司城遺址見證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
萬山是"襄陽第一名山"。萬山東距古城襄陽5公里,西接古隆中風景區,南臨秦巴古道,北抵漢江邊。萬山是古城襄陽以西屏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湖北省襄樊卷煙廠曾出品過多款“萬山”煙標,描繪萬山風貌。萬山與南鄰柳子山一脈相承,由南向北,飛馳漢江邊,屹立江渚上,其山的北端絕壁臨江,奇峭挺拔,與“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醅”的碧綠江水形成青山綠水的勝景。
-
四川什邡煙廠曾出品過“貢嘎山”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均為“貢嘎山”雪山景觀,貢嘎山峰的高峻,遠非內地一般名山可比。登臨其上,放眼望去,萬里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對于登山者而言,貢嘎山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譽。
-
上世紀70年代,貴州省青松卷煙廠出品的“紅楓湖”煙標,煙標正版以一片碩大的紅色楓葉作為圖案的主景,背景是掩映在楓葉下的紅楓湖,水色湛藍,青山高聳,猶如一幅高雅的水墨畫,副版和正版圖案一致。
-
黃陵是軒轅黃帝陵墓的略稱,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的橋山上,因而亦稱“橋陵”,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稱“天下第一陵”。2016年2月,陜西省公祭黃帝陵工作委員會面向全球正式發布了黃帝陵標識。這一標識以質樸、厚重的黃土色和黑色為主基調,詮釋了黃帝陵作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崇高地位與深遠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國營宜昌雪茄煙廠出品的“黃陵”煙標,主、副版圖案為黃帝陵畫面。在黃帝陵,人們祭祖、瞻仰,展現中華兒女血脈相連、手足相親的深厚情懷。張高見供圖
-
上世紀70年代,江蘇淮陰卷煙廠出品了“洪澤湖”煙標。洪澤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蘇省淮安市,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現在是一處游覽勝地。煙標正、副版圖案一致,版面為一輪圓圓的紅日照耀在整個湖面 ,讓整個湖面發出奪目的光輝,湖面的養殖場面顯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遠處的小島和靜靜的湖面勾畫出一副優美的風景。
-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上世紀90年代,阜陽卷煙廠出品過“八公山”煙標。主、副版下方為“淝水之戰”圖案。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對后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
此鼻煙壺造型獨特,上部是藍寶石冒頂,可以看出用此壺之人身份不一般;中部以白料玉身為底,雕刻著一只提籃,一尾紅色鯉魚躍出提籃吻向荷花,展示出了魚躍之美和清廉之風常握手中;底部籃子前后各升起提梁般的挽手,有別于常見的單提梁籃筐。
-
張家口卷煙廠曾出品過“大境門”煙標,該煙標以厚重的土黃色為底色,主版圖案為大境門。大境門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門楣“大好河山”四個大字,更為大境門增添風韻。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