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 年Leo Fender 創(chuàng)立 Fender,當時正值 S.T. Dupont 發(fā)明首款奢華打火機之時。
-
此鼻煙壺為鏤空琺瑯工藝,壺身整體滿雕,為一幅松下老人圖,雕刻較細,刀法多樣,浮雕、鏤雕兼具,人物形態(tài)慈眉善目,端坐松樹下,仿佛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松樹枝干、松塔處的鏤雕使畫面充滿立體感。雖然壺身滿布圖案,但疏密得當,絲毫不顯繁亂。整體畫面有染色,景色與人物相輔相成,老者是福神壽翁,松樹是長壽之意,整體畫面寓意著“壽比南山”“福壽康寧”。
-
為了慶祝古巴對世界的開放,都彭開發(fā)了一系列的火機,以滿足各種人群的追求。命名為“自由古巴”,它結(jié)合了島上豐富多樣的建筑與革命的活力和色彩。
-
在澄城卷煙廠琳瑯滿目、形形色色的煙標中,“美人蕉”是令人難忘的一種煙標。這種煙標以綠色為主打顏色,非常和諧、漂亮。這種香煙,屬于高級過濾嘴薄荷型香煙,抽起來非常香。
-
河南鄭州卷煙廠曾出品過“三門峽”煙標,主版圖案為三門峽大壩,副版描繪了屹立于黃河中的中流砥柱,山石上有“朝我來”字樣。傳說,中流砥柱是大禹時代留下的鎮(zhèn)河石柱,還有一種說法為中流砥柱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lǐng)幾條貨船行駛在黃河上,突然天氣驟變,狂風(fēng)不止,大雨傾盆。剎那間,峽谷里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眼看小船就要被風(fēng)浪推向巖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便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聽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之中為船導(dǎo)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走。船工們在下游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jīng)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首挺立在激流之中,為過往船只指引航向。后來人們在把這座石島稱為“中流砥柱”或“朝我來”,成為三門峽峽谷中的航標。唐朝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在詩中寫道:“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住三門險,根連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
-
廣西富川卷煙廠出品的“三月三”牌煙標,為黃色底,主版圖案是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壯族少女側(cè)面畫像,其下有“三月三”的美術(shù)體漢語拼音與楷體漢字;副版與主版畫像相同,不同是其下為漢語拼音的“sanyuesan”。
-
三門峽黃河大壩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門峽市黃河三門峽河谷中。在這里,黃河以北是中條山,黃河以南是華山余脈,河水東流,三座石門屹立中流,谷深河窄,地勢險要。黃河流過這里不遠就進入平原區(qū),由于河水含沙量大,以前河床泥沙淤積,常釀成災(zāi)害。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就是三門峽黃河大壩。三門峽黃河大壩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是治理黃河工程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上世紀60年代,河南鄭州卷煙廠出品過“三門峽”煙標,主版圖案為三門峽黃河大壩,副版圖案為三門峽的壯闊景色。
-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南卷煙廠出品的“五指山”煙標,主版以簡潔的黃色為背景,畫面上描繪了寧靜的五指山風(fēng)光,副版和主版圖案相同。
-
上世紀90年代,四川什邡光明卷煙廠出品了“飛龍”煙標。該煙標采用全景式設(shè)計,畫面展現(xiàn)的是一條色彩斑斕的神龍正昂首騰飛于藍天白云之間,其下方群峰綿延,喻示著改革開放中的華夏神州正如神龍在天,笑攬風(fēng)云。
-
1961年國營南昌卷煙廠出品的這枚“井岡山”煙標,以金色的山峰為主圖,以大紅色為背景,直觀表現(xiàn)了紅色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