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種植小麥、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大家都知道要購買好品種,但種什么煙,村里的許多煙農都有著一些疑問,但問到侯項孝,他卻堅定地說:“從種煙到現在,我一直種植煙草公司推廣
-
,村里給你們協調地塊。”路過地頭的村支書劉東合說,“今年雖然天旱,但是煙站技術指導得力、煙田管理到位,老百姓都實現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
;代大清在感動之余,也堅定了好好干活脫貧致富的信心。代大清家的豆腐坊。圖為代大清妻子陳梅代大清的純手工豆腐坊是村里獨一份,又因他熱心厚道,做的豆腐斤兩足、味道正
-
鄉親到他的煙田務工增收,使鄉親們在家門口實現致富。煙葉收購站工作人員為煙農搬運待售煙葉“這多虧了鄉里面和村里面的支持,還有煙草部門的好政策,在鄉里鄉親的幫助
-
畝產量達1400余斤,預計每畝可增收1200元,加上煙葉的畝均純收入,煙農一年的畝均純收入達4600元。葉坪鎮松坪村村民謝香佩是村里出了名的老煙農
-
。“露天曬好3噸稻谷需要10天,而利用烤房烘干3噸稻谷只要2天。”韋以勝說道,“大家現在都不露天曬稻谷了,村里不少人還請我們幫忙烘干稻谷。”改造過后的烤房
-
成了十里八村人人皆知擁有精湛技藝的“篾匠”。周紹亮以前編制的篾籃。楊國興攝做著篾器生意的同時,周紹亮還在村里還開起了雜貨店,經營日用百貨。一開始,因自身行動不便
-
張永明幫村里的另外7戶村民交售煙葉近3噸。高效的收購下,不到2個小時他便交售完畢,“這個東西不賴,掃一下就搞定。”指著煙框上的二維碼等級卡片,他
-
只需一次性支付8000元就可以永久使用。烤房內,一排排煙葉染“金”出爐,嗅著煙葉的醇香,煙農們個個笑逐顏開。“村里可喜歡這個節能烤房了”,據村長
-
大哥看到村里人家家戶戶都種著烤煙,作為村長的他,也想帶個好頭,讓自己村的村民生活更小康,于是也開始了自家的種煙道路。“當時一噸煤差不多六七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