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城是徐州古稱,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云集之處。著名的彭城之戰就發生在這里。國營徐州卷煙廠曾出品過“彭城”煙標。該煙標主版圖案為古城墻前駛過的馬車,副版圖案為徐州蓬勃發展的新貌。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北倚微山湖,西連宿州,東臨連云港,南接宿遷,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
-
湖南新晃卷煙廠曾出品過“鎮江閣”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為鎮江閣,該閣為六角寶塔形,三層磚木結構,彩繪龍鳳等圖案,飛檐翹角,氣勢壯觀。閣周圍有附屬建筑群,環以圍墻。鎮江閣開始修建年代不詳,1894年重修,門額上鑲嵌著清光緒甲午科拔貢龔樹勛書寫的“中流砥柱”四個大字,閣內懸掛李白畫像。相傳李白流放夜郎時,留宿此閣,曾在閣內吟詩。據說,閣內存留的青石板是其讀書的臺子。
-
大澤鄉為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市區東南約20公里,著名的大澤鄉起義就發生在這里。安徽碭山卷煙廠曾出品過“大澤”煙標,該煙標主版為“陳”字和“吳”字起義軍軍旗,兩面軍旗分別代表起義軍統領陳勝和吳廣;副版是一名橫刀躍馬的起義軍勇士剪影。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后來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張家口卷煙廠曾出品過“大境門”煙標,該煙標以厚重的土黃色為底色,主版圖案為大境門。大境門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墻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臺,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墻;門楣“大好河山”四個大字,更為大境門增添風韻。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歷史上這一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內地的交通要道。
-
四川卷煙廠曾出品過“大渡河”煙標,該煙標主版圖案為瀘定橋。瀘定橋橋身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組成,其中底鏈9根,扶手4根,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由熟鐵手工打造的鐵環相扣,總重量達21噸多。底鏈上滿鋪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這樣就13根鏈為一個整體。橋臺為固定地龍樁和臥龍樁的基礎;橋亭屬清式古建筑。煙標副版圖案為大渡河河對面山坡上的古建筑“觀音閣”。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時,觀音閣成為紅軍的“飛奪瀘定橋點指揮部”和炮臺、機槍陣地。在戰友們的掩護下,紅軍勇士從13根鐵索上通過奮勇激戰,英勇地奪下瀘定橋,取得了勝利。
-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卷煙廠曾出品過“雞峰山”和“雞峰”煙標,兩枚煙標圖案均展現了“雞峰山”自然人文景觀。雞峰山因具華山之險、峨眉之秀之特質可與“西來第一名山”的崆峒山相媲美。該山蒼翠欲滴,松竹叢茂,峰巒疊秀。山上造型精美別致的寺廟建筑或依傍于險峰絕頂,或掩映在松竹之間,或跨谷越澗飛架于云海之上。遠遠望去,雞峰山宛如懸在空中的“天空之城”,既險峻又神秘。
-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上世紀90年代,江西省贛南卷煙廠出品過“鄱陽湖”煙標。煙標主版上,“石鐘山”聳立,船只揚帆在湖中行駛。石鐘山傲然屹立于長江之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它猶如一把鐵鎖掛在湖口縣門前,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煙標副版近處為船只和飛鳥,遠景為“鞋山”。鞋山,又名鞋山島,因其形似仙女遺落鄱陽湖中的鞋子而得名。鞋山高出湖面約70米,周長百余米,一峰聳峙,峻峭秀麗,古時有"蓬萊仙島"之稱。
-
陜西寶雞卷煙廠曾出品過“乾陵”煙標。該煙標主、副版圖案均為乾陵的石刻翼馬。乾陵神道前有石雕的翼馬兩匹。高大的翼馬造型優美,有卷云紋雙翼,作云霧中飛翔奔馳之狀,東西二翼馬,均站立于有上下石座及礎石的基座之上,基座上還有一些圖畫,如《行龍圖》、《雙獬豸圖》等。這些造型表現了翼馬的威武不屈、神勇無敵,體現出盛唐時期的藝術風貌和文化魅力。
-
近日,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蕪湖卷煙廠技術團隊借鑒復制思路和游標卡尺鎖緊方式,自主設計研制了一套虛線刀調整工裝并成功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
太原卷煙廠曾出品過“晉陽”煙標,煙標主版圖案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魂寶晉祠宋塑,晉祠宋塑指座落在晉祠圣母殿內的宋代彩塑,被稱之為晉祠"三絕"之一。殿內有主像一尊,四周環立侍從42尊,其中宦官5尊、著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這些彩塑中居中而座者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宮廷統治者形象。侍從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