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80年代,河南新鄉卷煙廠出品過“牧野”煙標,煙標主版圖案是打著“周”字旗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進發的場景,副版印有介紹牧野之戰的文字。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
近日,四川中煙西昌卷煙廠召開2021年度QC成果發布暨表彰會。
-
荊州,古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傳承了豐富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現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定都長達411年。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布。
-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北固山由于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上世紀90年代,南京卷煙廠出品了“北固山”煙標。該煙標上的塔為甘露寺鐵塔,位于北固山上。甘露寺鐵塔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系宋代以鐵仿木構樓閣式塔鑄制的杰出代表作,至今已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矗立于巍巍北固山上,成為古城一景,也是北固山標志性建筑。
-
贛州大橋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中心城區北部,連接水東和水西兩個城市片區,是形成贛州中心城區內外聯通的外環快速通道,有“千里贛江第一橋”之稱。上世紀70年代,江西贛南卷煙廠出品過“贛州橋”煙標,主、副版圖案均為贛州大橋,在藍天白云下,雄偉的贛州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贛江江面上。
-
上世紀70年代國營青島卷煙廠出品的“長征”煙標,主版為連綿的岷山雪山,上書毛主席《七律?長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詩詞手跡。副版以紅旗為點綴,展現的是當時紅軍高舉紅旗翻越岷山雪山的壯麗場景。
-
長坂坡古戰場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坂坡古遺址。 上世紀70年代,湖北當陽卷煙廠出品過“長坂坡”煙標。該煙標主版有趙子龍挺槍躍馬的剪影圖案。三國時期,趙云在這里單騎救主的故事流傳至今。“長坂坡”煙標副版印有"長坂雄風"碑的圖案。明代萬歷十年,當地人為紀念趙子龍的功業,在此樹立"長坂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吊。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重刻。1936年,當陽縣興建長坂坡公園。抗日戰爭時期,"長坂雄風"碑被日本侵略者掠去。抗日勝利后,當陽縣于1947年重刻了"長坂雄風"碑,復其舊制。
-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上世紀60年代,甘肅蘭州卷煙廠曾出品過“嘉峪關”煙標。該煙標主版上印有嘉峪關的雄姿。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這枚“嘉峪關”煙標的副版上印有西域商人牽著駱駝走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
觀音閣布局得體,構筑精巧,朱檻回廊,重檐飛楹,顯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筑藝術特色,集儒、釋、道三教文化于一體,在萬里長江之中僅此一處,故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早在宋代時,長江鄂州段的龍蟠磯就建有廟宇,但因長江經常發洪水,把廟宇沖毀,而當地的百姓總會在廟毀之后,不斷進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把所建的廟,取名觀音閣。據《武昌縣志》記載:宋時龍蟠磯建寺,歷代有興廢。元代再建龍蟠寺,又名觀音閣。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毀,后知縣許穡卿重建,有觀瀾亭、寅賓樓等。
-
近日,江西樂平市煙草專賣局將星火文化融入實際工作,積極籌備“元春”期間卷煙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