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300多畝的工作量他一個人全包。在紅河州個舊市卡房鎮咪的期村“職業煙農”唐金昌看來,自己富不算本事,帶動村民們共同富裕才是“硬菜”。個舊市煙草專賣局幫助唐
-
水稻、蔬菜等種苗培育和瓜果種植,滿足當地農戶用苗需求,實現“一棚多用”促增收。永豐縣金葉煙草合作社育苗工場雇傭的工人多為周邊村民,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
-
,李建立就拉著三屯煙葉工作站站長郭新明一起物色來年的種煙地塊了,最后決定在村邊的坡地上種植煙葉,并通過村委會與當地村民協調,承租了300畝地。“冬耕時間越早越好,冬耕越早,蟲蛹的死亡率越高。因為冬耕早
-
機耕隊的“加盟”機耕手。春耕期間,他除了忙活自家的活計,還要負責馬占戶村數百畝烤煙的翻犁工作。馬占戶村大部分土地平整,早年村民們受制于經濟條件,
-
,900立方米蓄水池5個。此項工程覆蓋了3個村民小組的生產和生活用水,100多戶群眾和2000余畝土地從中受益。位于良馬村下水庫的13個村民小組,除了種植烤煙外
-
解讀,煙農們聽得津津有味,那海村那海一組的村民郭加兵就在其中。郭加兵說:“種煙以來經濟收入提高了,家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蓋起
-
。圖為傳統害蟲誘控裝置(趙永鑫 攝 )“這是用來誘殺田里害蟲的,煙草部門每年都組織村民用這個方法來防治害蟲,這種裝置雖然簡單,但卻
-
;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19.8萬元,還為30余名村民提供了長期工作崗位,年人均工資近2萬元。“‘不會栽、缺經驗’是橫亙在我們村集體種煙能否成功的一條巨大鴻溝。”李延武介紹
-
;為確保煙糧協同,煙草公司與合作社、村民小組進行溝通,廣泛征集意見,組建了專業化機收隊伍,通過統一組織,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
-
;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與小孩。侯海蘭的海蘭便民店是周邊幾個村落都知名的店鋪,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她這里商品齊全、價格公道、功能豐富,除了零售,她還提供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