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植物王國”。與此同時,依托優越的生態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環境,這里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優質煙葉產區。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如何將生態賦能轉化為企業動能?
一個支點,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在云南煙區,這個支點就是煙草科技。
近年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聚焦“自主”“綠色”“融合”“智慧”四個關鍵詞,不斷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立足科技自立自強,逐步構建起云南煙區煙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實現了產學研用一體化貫通,將科技力量融入煙葉生產全產業鏈,用科技力量推進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一? 自主
——以種芯為核心,構建形成“主栽穩、新品強、儲備優”的品種發展格局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煙草品種是保障中式卷煙穩健發展的根基命脈。
基于此,云南省局(公司)立足自身優勢,以“引領煙草育種發展、服務行業重大需求”為使命,全力推動煙草種業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通過打造“育繁推”一體化創新體系,構建形成“主栽穩、新品強、儲備優”的品種發展格局。
“我們通過常規育種、定向改良、模塊育種三大技術路徑的有機銜接與協同創新,成功創建行業首個‘自主資源—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自主繁育—自主加工’的煙草種業全鏈條創新技術體系。”云南省局(公司)科技處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玉溪中煙種子有限責任公司西雙版納冬繁基地高質量推進田間授粉工作。鄧盛斌攝
云南省局(公司)緊盯品種改良需求,開發育種分子標記,推動煙草品種向優質化、特色化、抗逆化方向升級,為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生物育種技術是煙草農業的“引擎”,更是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云南煙區建立高精度、智能化的技術創新平臺,構建形成現代生物育種技術體系,為煙葉品質提升按下“加速鍵”。
煙草種子是煙葉生產的基礎。聚焦“介質花粉創制、種子成熟調控、花粉貯藏保存”三大關鍵環節創新突破,云南煙區自主創建煙草種子高效繁殖技術體系,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完全自主掌控。
多樣化的種質資源蘊藏著無限育種潛力,為選育優良品種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此,云南省局(公司)累計選育出40多個煙草新品種。2024年,全國十大主栽品種中云系烤煙品種占8席。
?關鍵詞二? 綠色
——以綠色防控為基礎,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產業鏈全過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云南省局(公司)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為紐帶串聯起煙草全產業鏈。
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云南省局(公司)副總經理尤輝告訴記者,身處全國煙葉種植規模最大的煙區,針對技術難題,他們組建了專業技術攻關團隊,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創建了“均質繁蜂—無損收集—高效分選—自動計數—精準分裝—儲運釋放”一體化僵蚜產品開發及應用技術體系,形成“繁、收、儲、運、用”全鏈條專利技術,此后又在夜蛾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厲蝽、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等生物防治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開發利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開發出“四蟲一劑”系列產品。
在云南省局(公司)的統一部署和大力推動下,玉溪市局(公司)依托全資子公司云南峰芒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成了年產70億頭的蚜繭蜂生產線、年產15億頭的夜蛾黑卵蜂生產線、年產75億頭的捕食螨生產線、年產2000萬頭的叉角厲蝽生產線、年產600噸的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生產線,“四蟲一劑”系列產品推廣覆蓋煙葉產業和大農業。
昭通市昭陽區守望煙站開展夜蛾黑卵蜂釋放工作。任安全攝
云南省局(公司)以綠色防控為基礎,不斷拓展綠色發展體系的內涵與外延。
——圍繞“回收一張膜、施好兩袋肥、升級一座房”等綠色生產實踐,以“平衡施肥、化肥直減、水肥一體、有機替代”四項技術為核心的煙田控肥減排技術應用面積持續擴大,大力推進STP項目試點,不斷推進綠色智能烘烤。
——圍繞物流全流程減排,優化物流中心布局,提倡綠色包裝配送,探索綠色物流智慧倉儲,不斷提升物流園區綠色低碳節能水平。
——圍繞復烤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應用,在回潮環節降耗、風分環節節能、能源回收利用、節能設備研發等方面持續發力。
……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相繼落地,不僅推動了煙葉生產全流程綠色轉型,更彰顯了云南煙區助力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的責任擔當。
關鍵詞三? 融合
——以機藝融合和糧煙融合為主線,推動煙葉生產減工降本、挖潛增效
7月15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秧木塘村,煙田里的煙葉整齊劃一、長勢良好。
煙農李寶榮的煙田就在其中。往年,讓他頭疼的有兩件事,一是起壟,二是移栽,費時費力又費錢。如今,當地煙農用上了紅河州局(公司)研發的牽引式多功能移栽機,能夠一次性完成起壟、打塘、施肥、移栽、鋪帶、澆水等環節作業。
“用工明顯減少了!”李寶榮笑著說,機械設備應用前,他一天整地理墑最多完成一畝,使用多功能移栽機后一天可以完成幾十畝。
為什么要實行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云南煙區多山,煙農種煙勞動強度大、成本高。”云南省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介紹,全程機械化不是簡單地引入機械,而是要因地制宜,堅持機藝融合,打造滿足煙農需求的業務流程。
文山州馬關縣馬白鎮煙農正在使用覆膜機覆膜。高開仙攝
農穩社稷,器利農桑。云南煙區將大力推進煙葉生產機械化作為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和產業規模優勢,貫通了煙葉生產全流程機械化作業路徑,構建了機藝融合生產標準體系。
除了聚焦機藝融合,云南煙區還圍繞糧煙融合持續發力,促進煙農產業增收。
一方面,云南煙區不斷構建與云南本土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相適配的輪作體系,明確地煙型和田煙型兩大輪作體系,確定“雙五佳”輪作作物,并制定全省以煙為主的五大類種植制度;另一方面,他們與朱有勇院士團隊合作,利用大小春間的空閑期,推薦煙區種植一季糧食作物,探索“1變2”“2變3”新型糧煙協同發展模式。
效果如何?一組數據最能說明:今年以來,云南省推廣“糧食+煙葉”種植模式,畝均產值5500元;推廣“油料+煙葉”種植模式,畝均產值6000元,切實踐行了“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糧煙融合、一體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四? 智慧
——依托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通過智能化手段持續提升服務煙農水平
全天候大田生態監測儀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天氣、田間生態情況,及時高效預防病蟲害;智慧煙草系統實時采集煙葉生產信息數據并匯集至大數據平臺,為數據驅動煙葉生產精準決策夯實基礎……在云南煙區,科技賦能已深度融入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每到煙葉采烤季節,如何判斷煙葉成熟度是個“技術活兒”。如今憑借技術賦能,云南煙區的煙農們“絲毫不慌”。曲靖市馬龍區雞頭村街道的“90后”煙農朱克祥告訴記者,他們可以通過“香葉智農”微信小程序隨時學習煙葉成熟度辨識的方法。
以推動云南煙葉生產全程全面數字化為目標,云南省局(公司)促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煙葉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實現數智技術賦能煙葉生產“要素—服務—技術—管理—決策”全鏈條,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煙葉生產轉型升級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普者黑村依托數字煙田系統“云田”實時監測烤煙田間長勢。浦紹陽攝
他們圓滿完成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建設推廣任務,實現煙葉計劃、收購、調撥、加工等計劃物流管控“兩打八掃”作業全覆蓋,聯合趙春江等院士專家團隊,依托新一代數字及智能裝備技術建設“118191”(“1+18”兩級協同決策指揮調度管理平臺、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9大業務應用、1個云南煙葉“數字大腦”)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升級體系;通過煙田電子地圖系統,完成煙田數據采集,融合經緯度、坡度、海拔等地理信息數據以及氣象、土壤類型等數據,實現對煙葉種植空間分布、長勢、災害情況的精準掌控。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全過程智慧化精準管理,云南煙區還破解了煙葉生產領域基層微腐敗等痛點,實現生產決策精準高效。
“未來,我們將以科技創新為‘開山之斧’,勇破發展路上的難關、險關,讓云南煙草科技平臺的聚合作用充分發揮,通過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讓科技成果更快應用在田間地頭;以數字化轉型為‘破壁之鑰’,以綠色發展為‘立根之本’,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考卷上寫下‘云南答案’,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注入生生不息的‘云南動能’!”云南省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鄭雄志如是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