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鄉風浸潤筧川
農歷正月初一18點,夜色漸起、年味氤氳,浙江省縉云縣筧川村文化禮堂內張燈結彩。一年一度的“村晚”將在這里,陪伴村民在歡聲笑語中歡慶新春。
此時,位于村文化禮堂對面的小博士文體用品商店里熱鬧非凡,老板丁志強正在店內的香溢紅色驛站區域帶領“演員”進行最后的彩排。
“演員”正在進行排練。
筧川村“村晚”自1993年開始,固定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舉辦,每個節目都是村民站“C位”、唱“主角”。
“今年我表演的節目是交通安全‘三句半’,我們已經排練一個多月了,就是用方言‘抖包袱’的形式,向村民進行文明出行‘土味’宣講。”作為此次“村晚”的總導演兼演員,丁志強開心地介紹道。
群眾做主角,鄉村做舞臺。19點,伴隨著歡快的《龍年大吉》舞曲,筧川村“村晚”正式拉開帷幕,臺下近千個座位座無虛席,禮堂門口還擠滿了剛趕來的村民。
舞臺上,燈光閃爍光束流轉,村歌串燒、戲曲聯唱、情景短劇、特色舞蹈等精彩表演輪番上演,村民用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講述著筧川村鄉風文明新場景,熱火朝天的氣氛瞬間將年味“拉滿”,贏得臺下村民陣陣掌聲。
“有人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我們村的‘村晚’就能讓年味濃起來!”看著現場熱情高漲的氣氛、聽著村民此起彼伏的笑聲,丁志強合不攏嘴。
筧川村“村晚”婺劇表演現場。
看“村晚”、享“村晚”、樂“村晚”,丁志強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參與“村晚”。
在丁志強看來,家門口的“村晚”點燃了鄉村文化新活力,增強了村民對家鄉文化發展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讓鄰里關系更親了、群眾生活更美了、鄉村文化更火了!
從村里很難找口干凈的飲用水,到系列治水工程全面治理;從村民只能外出務工,到回村發展文具電商一條街;從百畝花海,到全省第一條環花海觀光休閑小火車……美麗鄉村與美麗經濟雙向奔赴,筧川村獲評“省級文化示范村”“省級特色精品村”“中國淘寶村”等諸多榮譽。
村莊美了,村莊富了,村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把文明鄉風“種”進群眾心田,筧川村用點滴實踐奏響鄉風文明曲。
“文化能把村民的心凝聚起來,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村黨支部書記施頌勤認為,村子能有今天的變化,文化建設是關鍵因素之一。
關于文化建設對村莊發展的重要性,身為筧川村村委委員的丁志強同樣深有感觸。
考慮到自家小店位于村文化禮堂正對面,在村里“身兼數職”的“熱心人”丁志強,一直想依托這家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為村莊鄉風文明多做些貢獻。
了解到丁志強的想法后,2022年,縉云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客戶經理及時進店進行指導,通過統一標準化硬件形象提升、規范化運營服務設施、優化便民服務措施的有機融入,在丁志強的店里建成香溢紅色驛站。
對于自家店里香溢紅色驛站的功能定位,丁志強認為“鄉村小中心”正合適。
依托香溢紅色驛站,丁志強除了在店里提供熱水、微波加熱等基本便民服務,還增設了智慧學習、文化傳承、黨群議事等區域,拓展黨建活動、為民服務、協商議事、文化宣傳等功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我們經常來這里下棋、聊天,有時也在這里商量村里的大小事,及時解決了一些鄰里糾紛,還可以在這里給自己測量血壓……”自從小博士文體用品商店建好香溢紅色驛站后,筧川村村民丁碧忠來這家店的頻率更高了。
如今,在丁志強的精心經營下,這家店儼然成為了筧川村鄉村文明的傳播陣地。
這里承載了一批批具有鄉土味、文藝范、運動風、網絡感的“村+”文化實踐,串聯起了新時代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現出筧川村村民團結一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希望小店真正發揮出小中心的作用,成為村民便利生活的重要空間、鄉風文明的展示窗口,為我們村的鄉村治理貢獻一點點力量。”談及對店鋪的未來暢想,丁志強這樣說道。
以鄉風文明助推鄉村振興,鄉村風貌煥發出新氣象,筧川村民生福祉變得更有質感。
(本報記者 王林 通訊員 陳家琳/文 縉云縣局供圖)
搭上幸福“直通車”
2月18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店里時,李團芬一家圍坐在飯桌上,吃著一大份熱氣騰騰的米線。
早上9點,團芬便利店門口放起了鞭炮,慶祝春節后第一天開門,也預示著新一年的好生意。
團芬便利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的小漁村中心地帶,也是整個小漁村唯一一家卷煙零售店。
在便利店里,記者看到,一個個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字被貼在各個角落。十足的“年味”掩蓋不住店面里的現代化元素——50平方米的店面中,擺放了兩個LED大屏,里面播放的是關于小漁村和便利店的“專屬”宣傳片。屏幕一側,是他們專為游客定制的印有當地特色LOGO的雪糕和冰淇淋。據李團芬介紹,這些都已經成為當地的網紅產品。
便利店最中間是定制煙柜,60多個規格的卷煙被擺成不同的造型,滿足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需求。專柜旁邊,則是當地的一些特產和日用品。
每天上午10點,51歲的李團芬會在手機上準時打開自己的抖音,進行土特產和網紅產品的推介。除了與直播間的粉絲互動外,她也會講一講這幾年小漁村和自己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以前的李團芬“做夢都不敢想”。
李團芬告訴記者,開店前,她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整日與土地打交道。雖然勤勞,但僅憑種地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小漁村也開啟了“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村容村貌實現了美麗蝶變的同時,區域經濟也被點燃。
“看著曾經的鄉親們一個個開起了民宿、餐飲店,我就想自己能不能也學著做點生意。”李團芬說,經過認真考慮后,她決定開一家卷煙零售店。
開店以后,李團芬又在客戶經理的指導下,靚化了店面形象,用上了零售終端信息系統。
“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和掃碼設備,剛開始使用時,既新奇又緊張。”李團芬說,客戶經理得知她的情況后,每周都要過來三四次,專門指導她使用系統,直到熟練掌握。
小店經營走上正軌后,李團芬并不滿足。她又讓剛上大學的女兒教她玩起了抖音。
李團芬正在店里直播。云南昆明晉寧區局供圖
“現在年輕人都喜歡這些東西,咱們做生意,也得緊跟時代潮流不是?”李團芬一邊說著,一邊給記者展示她的自媒體賬號。她說,只要一有空,她就會讓女兒教她用抖音直播帶貨、制作小視頻等,通過自媒體平臺宣傳店里的特產,介紹當地文化。
不僅如此,她還把店鋪的非煙商品也都納入系統進行管理,開啟了移動支付,讓小店向數字化轉型。
在李團芬心里,她的幸福生活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而她小店的變化,也正是小漁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幾年前,小漁村是當地發展較為落后的區域,村民有一半以上外出務工。在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的幫扶下,小漁村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大變樣”。乘上地方發展的快車道,短短幾年時間里,小漁村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示范村。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做起了民宿、餐飲店、休閑帳篷等產業。
從團芬便利店出來,放眼望去,小漁村里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子錯落有致,記錄村落變化的墻壁和特色建筑仿佛在訴說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游客三五成群,儼然一幅和美畫卷。
“女兒剛上大學,家里還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家里的支出全靠這個店支撐。”李團芬說,村里和她情況類似的鄉親們還有不少,伴隨著小鎮旅游的興起,來自天南海北的客人陸續多了起來,他們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過。
“沒想到,我的小店現在也可以為自家的農特產品打廣告了。新的一年,我想嘗試的東西還有很多,相信一定會過得非常精彩!”李團芬笑著說,因為有這個小店,她們得以搭上幸福的“直通車”。
(本報記者 杜星霖/文)
千年古村展新顏
農歷臘月二十九,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大赤坎村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該村始建于南宋,是游客郊區旅游、品嘗美食的熱門景點,春節假期更是人流如織。
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到大赤坎村品嘗具有百年歷史的叉燒排骨。從東南口進入該村中心路,遠遠便可看到遠近聞名的肥仔強叉燒店。緊鄰叉燒店的卓方商行格外引人注目,商行外墻上手繪的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廣東醒獅栩栩如生,在陽光的照射下蓄勢待發,好像隨時會從墻上跳下來舞一場。許多游客上前“摸獅頭開好頭”,沾沾好福氣,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卓方商行外觀。
69歲的老板趙卓方已在此地開店35年,見到和記者一同前來的珠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客戶經理彭紹貴,他的臉上立刻堆滿了笑。在他身后,珠海市局(公司)為他免費更換的貨柜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我賣了這么多年煙,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從最初的手寫版換成現在的打印版,我對煙草人有感情,因為他們對我是真的好!”趙卓方邊熟練地用掃碼槍為顧客購買的卷煙掃碼邊激動地說,“我店外墻上的醒獅文化藝術墻就是他們找人幫我畫的。以前我對庫存心里沒數,是小彭手把手不厭其煩教會我使用終端機。每次看見他來,我總感覺是家人回來了。”
出了卓方商行沿中心路一路向西,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記者發現,整條街上15家零售店看起來一樣卻又不一樣。一樣的是,所有零售店的招牌統一以馬爾斯綠打底配以白色醒目店名,店門統一張貼著非遺元素底紋的對聯。仔細觀察卻又能看出不一樣,每家零售店的對聯內容各不相同,店內所展示的非遺元素也不盡相同。
看出記者的疑問,斗門區局(分公司)副經理吳少林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大赤坎村大力開展區級樣板村建設工程,珠海市局(公司)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與政府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同向同行,扎實開展大赤坎村農網示范線路建設。
如何突出特色,在經濟發達地區充分發揮農村“標桿終端店”的示范作用?珠海市局(公司)以文化為紐帶,充分挖掘和傳承當地非遺文化,采用“一店一非遺”“一店一故事”“一店一提升”的工作策略,探索出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建設舉措,集中展示了“煙草+非遺”的創新成果,在提高大赤坎村旅游競爭力的同時提高零售客戶盈利能力。
去年11月,炳記便利店成為“20支”加盟店,顧客在購買擺著“20支”價簽的商品時感到放心,許多種類的非煙產品供不應求。
記者拿出手機掃了掃炳記便利店門口張貼的非遺二維碼,省級非遺鴨扎包的信息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跳了出來,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了解更多。
走進店內,只見貨柜上的商品被擺成鴨子的形狀進行主題陳列,貨柜上方的燈箱上是對非遺鴨扎包的詳細介紹。老板趙炳強告訴記者,在煙草公司的建議下,他呼應店內非遺元素上架了鴨扎包禮盒,銷量非常不錯。
“以前我主要做批發業務,利潤非常低。煙草公司幫我提升店面形象、拓寬增收渠道,我的營業額同比提高了35%呢!”趙炳強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創建“跨界特色終端”、培養創業帶頭人是珠海市局(公司)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不斷拓寬零售客戶增收渠道的又一舉措。
盈潤商行老板趙子亮2008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大赤坎村開了一家食雜店,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有一次,他到十幾公里外鎮上的快遞收寄點拿快遞時,突然想到如果在自己店里增加快遞收寄業務,不僅可以方便村民,還可以增加收入。
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彭紹貴。隨后,珠海市局(公司)主動聯系當地郵政部門,將全村唯一一處快遞收寄點設在了盈潤商行。從此,趙子亮的生意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而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收寄快遞了。
店面整潔了、環境變美了、產品豐富了、收入增多了……如今,黃楊山下的大赤坎村,一家家農村小店成為一道道亮麗風景線。看著掛在小店門口的大紅燈籠隨風搖曳,記者相信,隨著珠海市局(公司)扎實開展農網示范線路建設,這里的零售客戶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必定更加紅紅火火。
(本報記者 王敏/文、圖、視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