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見面打招呼,可鄰居們就是不來店里買東西!” 不少食雜店老板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抬頭不見低頭見,油鹽醬醋又是生活剛需,為什么大家寧愿繞路去超市,也不愿踏進自家小店?筆者結合自己的多年經營情況總結出了9個原因,并送上7個實用破局小妙招,希望能幫您的小店變身社區“人氣王”!
一、鄰里不進店的9大原因
1.怕尷尬。可能是您平時太嚴肅了,讓人覺得可敬不可親。禮貌是有了,但和藹不足。雖然人家平時也和您打招呼,但那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禮貌,骨子里還是敬而遠之,不喜歡您或者覺得和您接觸太近會尷尬。
2.怕被宰。周圍熟人不來店里買東西,擔心被宰是主要因素。小食雜店又不流行明碼標價,價格不透明,有的商品賣價比大超市高得多。去了不買東西又怕店家覺得自己小氣;買了又覺得心里不平衡,干脆就不去了。
3.品類少。食雜店商品種類太少,挑選余地不大。不如去大超市實惠,那里商品琳瑯滿目,想買哪個買哪個,還能順便增加點生活常識,領略時代潮流。
4.臨期多。這個現象在食雜店很普遍,有的店里甚至還有過期商品。臨期和過期商品不下架的情況長期存在,有的是純屬粗心大意,有的是故意為之。要是顧客指出來,店家會不高興,覺得顧客挑剔;要是顧客挑選半天不買,店家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憋著一肚子氣。與其花錢買不開心,還不如不去。
5.習慣了。有的鄰居有固定的老主顧,買東西習慣了就不輕易更換地點。有的還習慣到親戚朋友那里買;有的顧客本身就是做生意的,和某家店有默契的合作關系,一是習慣了,二是打交道時間久了,信任度也高,不想再換地方。
6.怕麻煩。到食雜店買東西麻煩,小規模食雜店生活和營業都混在一起,顧客來買東西時,經營者可能正一家圍在一起用餐。雙方客氣寒暄自然免不了,非常麻煩。有時還會巧遇店家的一些私密事,雙方都會很尷尬。比如,正吵架、爭論、討論家長里短。這個時候進去也不是,退出來也不是。有時候,進去轉一圈不買東西,還會覺得不好意思,像做了虧心事一樣。
7.活動少。大超市經常搞促銷,每天去買東西一般都能撿到便宜貨,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小食雜店就沒有這樣的優惠活動。
8.順手買。有人每天都會買食材,比如煎餅、蔬菜、水果,順便就把其他東西一起買了。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就不再去附近食雜店了,即使偶爾應急也不去。
9.太熱情。食雜店老板太熱情,讓人受不了。只要顧客進店,就有人跟著,一點自由觀賞的空間都沒有,老是有人問這問那:“想買什么?老人用的還是小孩用的?要什么價位的?”問得多了,顧客不買都不好意思。不像大超市可以隨便看看。
二、7招破局,讓小店人氣爆棚
1.打造“社區會客廳”。在店門口擺上棋牌桌,放上免費茶水和圖書,把店鋪變成鄰居們的休閑據點。有人氣才有財氣,等大家聊開心了,順手買點東西再正常不過。
2.價格透明+專屬福利。給所有商品貼上價簽,讓顧客買得明明白白。推出“鄰里專屬價”,常用商品比超市還便宜,用誠意打消顧慮。
3.做“懂你”的選品官。通過微信群、日常聊天,摸清鄰居們的需求。多進點生鮮蔬菜、應急藥品,再搞些本地特色小吃,滿足大家的“嘗鮮”心理。
4.用服務“黏住”顧客。記住老顧客的購物習慣,主動幫他們預留商品;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尤其是對老人、上班族;建立會員群,及時推送優惠信息。
5.玩轉“社交營銷”。定期舉辦主題活動,比如中秋做月餅、周末親子游戲,把購物變成有趣的社交體驗。鼓勵顧客拍照發朋友圈,集贊換禮品,實現口碑裂變。
6.線上線下“兩手抓”。開通微信群、小程序,支持線上下單、送貨到家。推出“應急10分鐘達”服務,解決鄰居們的燃眉之急。
7.做“有溫度”的老板。和顧客聊天時多些耐心,少些推銷;顧客遇到困難,主動搭把手;用真誠和熱情,把店鋪變成社區的“溫暖驛站”。
其實,周圍鄰居從不來店里買東西,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日常生活不需要食雜店,也不表明食雜店和大超市相比一無是處,而是你的小店還沒成為他們的“首選”。只要找準問題,對癥下藥,用真心換真情,相信不久后,你的小店也能門庭若市,生意紅紅火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