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5-10 月):5:30 開門(接早市),22:30 閉店(送晚歸的年輕人)。
冬季(11-4 月):6:00 開門(老人起得晚),21:30 閉店(寫字樓下班早)。”
周末單獨調整:早晨推遲到 7:00(年輕人睡懶覺),晚間延長到 23:00(小區夜貓子多)”
“這個時間表可不是給顧客看的,這可是我的開店秘籍啊!”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的天見便利店內,店主張明一邊往貨架上補充晚餐時段的速凍餃子,一邊指著收銀區醒目位置張貼的獨特的時間表說道。
這家開了5年的便利店,憑借一套精細到分鐘的“時間管理秘籍”,將時間規劃與消費需求無縫銜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闖出了“新模樣”。
2020年,張明建店起初,營業時間一直是早七點到晚九點,貨品上架也是根據配送時間隨時進行。干了半年后發現不對勁,小區大爺大媽較多,清晨六點左右開始采購新鮮蔬菜,可店門關著只能去別家;附近寫字樓的年輕人七點集中買玉米、包子、面包等早餐,那時剛開門,商品跟不上補給,錯失不少顧客。“那會兒經常被顧客不耐煩的催促,忙忙活活一個月,可最終算下來收益少的可憐。”張明笑著搖頭。
圖為客戶展示自制的店鋪管理時間表
轉機出現在一次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組織的客戶培訓上,客戶經理陳香蘭以天見便利店為例,講了在便利店經營中學會算“時間賬”的重要性。“天見便利店位于的商圈跨寫字樓和居民區,得按‘雙時區’算時間。”按照客戶經理的培訓,張明開始記錄客流:早上6:00-8:00是小區老人的“早市時間”;7:30-9:00是寫字樓職員的“早餐補給時間”;下午5:00-7:00又是小區居民的“晚餐采購時間”,時間表還可根據特殊日期隨時調節。
這個特殊的時間表貼在收銀臺上,像一個藏著經營密碼的“秘籍”。“以前我們老兩口總是去一里路外的菜市場買菜,年齡大了,拎著菜走不動了,現在可以在這里買了,距離近菜品又新鮮!”家住鑫堡家園的李阿姨對天見便利店提前開門營業贊不絕口。通過營業時間的調整,截至目前,天見便利店客流量提升了30%。
嘗到這個甜頭后,張明進一步在“時間賬本”上研究,她發現現在老齡經濟是熱點,中午兒女不在家,老人們午餐容易湊合。同時,附近的寫字樓職員午餐也難有著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上算算賬。她與附近餐廳合作,并積極征求消費者的意見,將中午11:00-12:30設置為“中午便餐供應時間”,推出了“素食餐盒”“營養餐盒”等特色便餐,深得附近消費者的喜愛。單這一個時間段的充分利用,就為天見便利店月銷售額增加了近一萬元,帶動超市整體客流增加15%。
“每件商品都要踩到消費的‘時間點’上。”張明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曾經的天見便利店因為供應鏈總是踩不到消費節拍而頭疼不已。
曾經店里的酸奶是在下午三點到貨,但上午十點左右是寫字樓職員們的‘能量補給時間’,但這個時候,酸奶貨架卻是空的。陳香蘭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幫他們畫了張“供應鏈時間軸”:“生鮮類:凌晨4-6點到貨,6:30前完成分揀上架。速食類(包子、便當):早7點、午10點半、晚5點分三批送貨。”“有了這個供應鏈時間軸,我的貨品再也沒出現斷貨情況。”張明高興地展示著這個“供應鏈時間軸”說。通過理順了供應鏈,店鋪的盈利空間提升了一成。
圖為指導零售客戶定期查看商品臨期時間
“最絕的還有這個‘臨期預警’。”張明點開寒亭區局(營銷部)幫忙安裝的店鋪管家系統,“陳經理指導我們使用這個系統為每一件商品設置到期提醒,預設好每種商品的提前提醒時間。”客戶經理陳香蘭還指導店鋪打造了“今日特惠”專區,商品臨近到期就移到特惠專區。這一舉措,不僅避免了商品過期造成的浪費,還起到了拓客引流的作用。
今年3月,天見便利店的“便民服務角”設計完成,放置有微波爐、充電插座、雨傘等。“年輕人中午來熱飯,順便就能買瓶飲料,這不就把人留住了。”張明說這是陳經理教的“時間增值法”。
為了充分利用起便利店的“空檔時間”,張明還在陳香蘭的協助下,學會了線上引流的方法。便利店每天下午1:00-3:00、晚上8:00-10:00正是客流量較少的時間段,張明就在這個時間段拍攝店鋪引流小視頻,內容涵蓋到貨提醒、新品宣傳等,還將自己在開店期間的所感所悟、新鮮事兒、安全提醒等用小視頻記錄下來,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和抖音號進行傳播。
這個“空檔時間利用法”竟然給張明帶來了驚喜,“最近我發現,很多顧客都是看到我在網上的宣傳視頻,來店消費的!”張明笑著說。
從晨曦到深夜,天見便利店將每一刻的時間融入進經營的賬本,用服務書寫時間的意義,為有限的空間創造出了無限的時間價值。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