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蟬鳴攀上梧桐樹梢,熱浪席卷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新城街道的大街小巷,富興超市老板王麗麗卻對著空蕩蕩的店面發呆。這家經營了十余年的老店,曾因新鮮果蔬、齊全百貨和熱情服務攢下滿店熟客,但在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的沖擊下,客流量斷崖式下滑,貨架上的夏日水果擺了三天還賣不出半箱。“最慘的時候,一天營業額不到以前的零頭,真怕這店熬不過這個夏天。”王麗麗摸著冰柜里的荔枝,愁緒比暑氣還重——那時的“空店”景象,成了她夜里驚醒的噩夢。
絕境里的“救命藥方”
“王老板,我給您帶‘救兵’來了!”7月初的一個午后,山東濰坊奎文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第二基層服務站客戶經理邵玉嬌頂著烈日進店,手里的筆記本寫著“AI轉型方案”。王麗麗苦笑著搖頭:“打折、發傳單都試過,沒用。”邵玉嬌卻指著數據說:“周邊顧客不是不買,是轉移到線上了。AI就是咱們的‘夏日續命丹’,能把人重新拉回來。”
邵玉嬌向王麗麗詳細介紹著AI的“藥效”:用AI分析周邊三公里消費數據,能精準知道誰愛買進口水果、誰習慣晚8點下單;AI生成的宣傳素材,能讓西瓜海報在抖音上“自帶流量”;甚至連補貨清單,AI都能根據天氣自動調整——“您看,這是隔壁店用AI后的銷量,三個月翻了一倍。”
王麗麗盯著邵玉嬌手機里的“爆單案例”,突然站起來:“這‘藥’,我試!”
線上“破冰”:從無人問津到訂單不斷
第二天一早,王麗麗就跟著邵玉嬌學用AI工具。抖音上,AI生成的“西瓜劈開瞬間汁水飛濺”的慢鏡頭視頻,配文“富興的夏天,甜到讓蟬鳴都變調”,發布當天就有300多人點贊,有人專程留言:“地址發我,現在就去買!”
微信視頻號里,AI根據消費記錄給老顧客“畫像”:給糖尿病患者推低糖水果,給上班族發“30分鐘晚餐食材包”優惠券。小紅書上,AI生成的“荔枝冰飲教程”“桃子沙拉食譜”,讓店鋪成了街坊口中的“夏日美食指南”。
圖為王麗麗用AI軟件制作的宣傳海報
“以前一天賣不出10斤荔枝,現在光線上預訂就有50斤!” 王麗麗翻著手機訂單,7月中旬的線上銷售額比6月增長了 200%,“這AI真是‘續命丹’,把店從空殼子里拽回來了!”
線下“煥新”:從冷清貨架到體驗熱店
線上火了,王麗麗又把AI“搬進”店里。在店內,王麗麗計劃引入AI智能貨架,運用貨架上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監測商品的庫存和顧客的停留時間、拿取頻率等數據。通過這些數據,AI系統可以精準預測商品銷量,及時提醒補貨,避免出現缺貨或積壓的情況。同時,她還利用AI語音交互系統,為到店顧客提供智能導購服務。顧客只要說出需求,系統就能快速推薦合適的商品,并提供搭配建議。
圖為店員整理夏日商品冷柜專區
此外,王麗麗在店鋪一角打造了一個“夏日果蔬體驗區”。結合AI生成的果蔬知識,她定期舉辦果蔬品鑒會和健康飲食講座。比如,利用AI分析出夏季最受歡迎的果蔬組合,現場制作果蔬沙拉、鮮榨果汁,邀請顧客品嘗;在講座中,通過AI生成的圖文資料,講解不同果蔬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活動現場,還設置了AI互動問答環節,顧客答對問題就能獲得優惠券。溫馨的燈光下,顧客們一邊品嘗著新鮮美味的果蔬,一邊學習健康知識,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分享到社交平臺。
“周末能賣200多斤西瓜,體驗區的試吃盤剛端出來就被搶光!”王麗麗笑著說,7月的周末客流量比轉型前翻了三倍,收銀機“叮咚”聲此起彼伏,久違的“爆單”感終于回來了。
如今的富興超市,玻璃門上貼著AI生成的“夏日水果地圖”,貨架間回蕩著顧客與智能導購的對話,線上訂單提示音和線下歡笑聲交織成一片熱鬧。王麗麗常站在店門口,看著拎著購物袋的街坊們笑著說:“這哪是‘續命’,是給老店換了條新跑道!”
AI這顆“夏日續命丹”,不僅讓富興超市從空店走向爆單,更證明傳統零售的生命力——只要跟上時代腳步,老街坊的煙火氣里,永遠能種出新鮮的希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