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煙葉成熟采烤關鍵時期,走進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煙區,處處煙田泛綠,金葉飄香。在峽口鎮石家壩村,大片梯田錯落有致,煙葉分層落黃,收獲的喜悅掛在新農人的臉上。過去的撂荒地、困難村,如今邁出了振興的新步伐。
墾荒復種換新顏
石家壩村位于興山縣峽口鎮東部,大山連綿,溝壑縱橫,耕地面積不足2500畝。近年來,由于土地貧瘠、交通相對閉塞和城市化進程,村里人口外流過半,傳統產業乏力,一片片耕地荒廢,雜草叢生。
隨著國家守護耕地紅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地方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目光投向了這片沉睡的土地,決定開墾復種,用好寶貴的土地資源。
圖為:挖機在開墾荒地
去年冬天,縣煙草部門人員了解到該情況后,主動與鎮村對接,深入實地考察,提出種植煙葉的設想。心動不如行動,說干就干。今年初,村兩委更加堅定了種植煙葉的決心,將誰來種、怎么種納入重點議題。經集體研究商議,大家認為籌資對撂荒地進行開墾,引入種植主體,整體出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產業發展。村里兩位能人響應號召,承包了150畝地種植煙葉,讓沉睡的土地煥發了活力。
烘烤配套設施如何建?又成了一道難題。經多方匯報,積極爭取縣財政資金投入33萬元新建8座烤房,煙草部門投入烘烤設備、門窗,石家壩村負責建設用地、建設使用管理。經過幾個月努力,如今烤房已正式投入使用。
在產業帶動下,地方政府籌集資金147萬元,建設配套產業路,解決運輸難、出行難問題。“這產業路鋪起來了,我們也跟著享福嘍!”家住附近的農戶老李高興地說。
技術下田保收成
“石家壩村是種煙新區,為確保收成,我們安排了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技術員駐村指導,全流程提供精細化服務。”興山黃糧煙葉收購站負責人表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三先”到移栽、大田管理到成熟采收、從科學烘烤到分級醇化,傾注了煙農大量的心血,也離不開煙葉技術員的耐心指導、熱情服務。當看到田間煙葉整齊劃一、長勢成熟度較好,烤出的煙葉質量較高時,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圖為:技術員指導開展煙葉打頂
“我是第一年種煙,技術員怎么說,我就怎么干,嚴格按技術流程來操作。目前來看,煙葉不僅長勢好,還烤出了片片黃金,明年我還想擴大規模。”煙農王明生拍著胸脯高興地說。為了讓新煙農心里有底,技術員落實“1.24”工作法,經常入戶指導,開展技術培訓,關鍵環節不缺位。
“這里的田塊集中連片,坡度適宜,后期斬半株采收都可以用機械操作啊。”正在田間指導采收的煙技員小劉說。近年來,為減輕農事勞動強度,興山縣因地制宜推出了各類省時省力的農事“神器”,從機械化起壟、覆膜、移栽、除草,到無人機飛防植保…… 實現了農機農藝融合的新突破。傳統的人工作業進一步被機械作業所替代,煙葉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作業率達 80% 以上,省工省時又省錢。
多業融合促振興
圖為:煙薯套種喜獲豐收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今年石家壩村共種植煙葉150畝,預計可實現煙農收入85萬元,為村集體帶來6萬元收入。在引入經濟產業的同時,當地進一步探索煙農增收渠道,積極開啟“煙菜套種、煙薯套種”模式。在高山煙田復種紅菜薹,次高山煙田套種紅薯,實現一地兩種兩收。不少在外務工人員陸續返鄉,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家鄉的新浪潮中來。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如今,煙葉收購在即,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做起事兒來更有勁了。他們甩開膀子干農活,邁開步子奔前程,談論著豐收的喜悅,分享著創業的經驗,憧憬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