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云南省麗江市積極探索“煙糧畜”特色種養新模式,通過烤煙種植與糧食作物、養殖業的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煙糧畜”種養之路,成功點燃致富新引擎,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肉牛養殖。李自林 攝
在麗江的多個鄉鎮,這一模式正蓬勃發展。在麗江市玉龍縣,當地推行“烤煙—綠肥—玉米—烤煙”輪作種植制度,成效顯著。村民和永軍感慨道:“以前冬天土地就荒著,看著怪可惜?,F在好了,按照這輪作制度,土地一點不浪費,還越種越肥。”確實,綠肥的種植不僅改善了土壤肥力,還解決了土地冬閑撂荒問題。同時,玉米秸稈加工成青儲飼料用于肉牛養殖,牛糞作為有機肥料還田,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循環產業鏈,真正做到了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一直以來,烤煙都是麗江的重要經濟作物。近年來,當地煙草部門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讓烤煙產量和質量雙提升。玉龍縣石鼓鎮采用“煙—麥”輪作模式,煙農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好處。煙農王秀麗開心地說:“從2019年到2025年,我家種煙的綜合收入從每畝3763.11元漲到了4896.72元,這多虧了好政策和好技術,讓咱日子越過越好?!蓖ㄟ^“烤煙+綠肥”輪作模式,煙田土壤肥力不斷提升,產出的煙葉質量也更加優質,為煙農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
麗江九河輪作區玉米長勢。李自林 攝
烤煙采收后,麗江各地積極探索煙后作物種植,實現土地多元化利用。永勝縣勝利村委會推行“烤煙+大麥”輪作模式,讓土地在冬季也能創造價值。勝利村委會村民趙小剛說:“以前烤煙收完地就空著,現在種上大麥,又多了一份收入,這模式真是好?!睂庉蹩h推廣“烤煙—綠肥—玉米—烤煙”輪作模式,不僅提高土地利用率,還通過綠肥改善土壤肥力,為后續作物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養殖業是生態循環促增收的關鍵環節。在玉龍縣,肉牛養殖發展得如火如荼。村民張天祥介紹:“我們把玉米秸稈加工成青儲飼料喂牛,牛糞又拉回田里當肥料,既解決了飼料問題,又讓土地更肥沃,養牛還能賣錢,一舉多得。”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降低養殖成本,還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麗江煙區烤煙生長情況。李自林 攝
為推動“煙糧畜”模式發展,麗江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全方位支持。煙草部門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幫助煙農掌握煙后作物種植和養殖技術。政府還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煙農發展相關產業。從技術到政策,全方位助力“煙糧畜”模式扎根生長。
煙后作物種植和養殖為村民提供多元化收入來源,畝均增收可達2000元以上。同時,也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看到家鄉發展機遇,紛紛回鄉參與到“煙糧畜”產業中。
云南麗江的“煙糧畜”特色種養新模式,以烤煙種植為核心,結合煙后作物種植與養殖,實現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這一模式為村民開辟增收致富新渠道,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未來,麗江將繼續優化這一模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