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隨身攜帶的記事本,寫著許多事都是關于你……”周傳雄的《記事本》是秦建最喜歡哼唱的歌曲,而秦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錄的“你”卻全都是分揀工作,里面承載著密密麻麻的故障代碼、設備參數與創新靈感……
也正是這些“小”本子,助力他成為技能“牛人”,開辟了分揀設備維保的“大”天地。
圖為秦建進行設備維保
以筆為犁,深耕分揀工作十八載
2007年,秦建成為濟南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卷煙配送中心儲配部的一名分揀員。面對全新的工作,他奉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認認真真地把師傅教授的操作要領、注意事項一筆筆記錄到本子上,并在工作中、閑暇時,隨時翻看、反復背誦,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上手實踐,一周后,他就能夠獨立操作,創下了當時分揀車間新員工獨立頂崗用時最短紀錄。
此后,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做筆記就成為秦建的工作習慣。他發現:設備運行,維保跟進是關鍵。單單做個分揀工可不成,必須得掌握維保技能。于是,遇到設備故障時他總是第一個趕到,主動向專業維保人員“取經”,認真記錄故障類型、設備檢查方式、故障處理方法,工作之余,他時常掏出記事本不斷地翻閱、思考、研究,時而緊皺眉頭思索,時而嘴中念念有詞。車間里,他緊盯分揀線故障率,用數據歸納出“故障圖譜”;園區內,他對照設備圖紙反復推演,被同事笑稱“行走的維修手冊”。
正是這樣日復一日地“曲不離口,拳不離手”,18年間,筆記越寫越多,經驗越積越厚,他逐漸從在別人指導下處理故障、獨立處理故障、到濟南市局(公司)和眾多設備公司都認可的專家,實現了從設備維保的“門外漢”到技術“大拿”的華麗變身,多次獲評市局(公司)分揀員標兵、先進工作者、精益管理崗位明星、“金牌工匠”“濟煙名師”。
以筆為舟,越過設備攻堅千重浪
“門外漢變行家里手”的背后,是秦建以筆記本為舟的苦學之路。他向維保人員借閱專業書籍,手抄設備圖紙上千張;積極參加行業培訓,筆記厚度遠遠超出教材……
一本本筆記里藏著他無數深夜攻堅的剪影:為破解中支煙自動分揀難題,他畫滿37頁改造草圖;面對“單條煙合包”瓶頸,他記錄下近百次試驗數據。這份執著讓技術壁壘土崩瓦解:他帶團隊改造立式柜擋板,建成了全行業首條中支煙自動分揀線;自制卸煙傳輸裝置,實現了“零成本提效”…… ?
圖為秦建帶領青年員工開展創新研究
以筆為炬,照亮創新創效傳承路
秦建說:“匠心不是獨舞,是薪火相傳。”
翻開他的筆記本,專利圖紙與QC成果交織成創新創效圖譜。作為黨員突擊隊長,他將“精業”化作燎原星火:帶領五代線班組多次榮獲全國、全省“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主導的QC項目多次獲得各級獎勵,并取得《一種自動控制的卷煙分揀通道》《一種條煙分揀線》《煙道自動阻攔裝置》等多項專利;發起“兼職保全員”計劃,將筆記內容轉化為培訓課件,培養出多名維保骨干,為企業每年節省維修費用12萬元;創建“創新者聯盟”,用廢棄零件教青年員工拼裝設備模型,帶領團隊完成四大攻堅項目,不斷提升分揀效率、降低卷煙殘損率……
筆記未竟,匠心聚力譜寫新篇章
秦建的筆記本仍在續寫:最新一頁記錄著DeepSeek應用于分揀系統的探索和構想。
十八年來,從第一行記錄到一大摞筆記本,從青澀學徒到“濟煙名師”“金牌工匠”,秦建用自己的成長經歷,證明了工匠精神從不囿于方寸設備間,而在持續精進的每一筆記錄中。正如他所言:“煙草分揀是千萬次的重復,但筆記里的思考讓每次重復都通向新的高度。”這些浸透汗水的筆記,不僅是技術攻堅的密碼本,更是敬業精業的寫實簿——它書寫著秦建“把平凡做到極致”的奮斗詩行,更激蕩著新時代煙草人“擇一事終一生”的誓言鏗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