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翻修的趙家橋上,新寧縣車頭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小紅望著連片的煙稻田和往來穿梭的游客,感慨萬千。曾經因土地閑置、青壯年外流而沉寂的村莊,因煙稻公園的建成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成為湖南新寧鄉村振興的一張新名片。
“敢為人先”新嘗試
李小紅在田間(何祥春攝)
早年間,車頭村雖然擁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卻因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謀生,村內日漸凋敝。
2019年,新寧縣政府聯合新寧縣煙草公司,計劃以“煙糧旅融合”為突破口,合力打造一個煙、糧、旅融合的“煙稻公園”。經過一番細致的規劃和深入的了解后,車頭村果斷決定借著這一東風,大力開展煙葉種植工作。但村民們確陷入了深深的顧慮之中,“種煙能賺錢?”“技術跟不上怎么辦?”“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種水稻好”……作為村干部,李小紅深知機遇難得,卻也理解村民的顧慮,她毅然決定以身作則:“我先試試!”就這樣,在政府和在煙草公司的支持下,李小紅成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為助力“煙稻公園”建設,煙草公司特派網格員專門駐點,全程“一對一”指導,網格員張賜喜與李小紅結成“師徒檔”。從4月移栽到7月烘烤,網格員張賜喜扎根田間,手把手教她“高效移栽工藝”、“中顆煙培育”、“平衡施肥技術”、“三段式烘烤”等各環節關鍵技術。
2019年,李小紅喜獲豐收,“種煙收入比種糧高幾倍!”嘗到甜頭的李小紅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如今的她,已經連續種植煙葉6年了,不僅還清了多年欠款,更將老屋翻修一新。村民的態度逐漸從“冷眼旁觀”轉為“主動參與”。如今,全村煙稻輪作面積已達1300余畝,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真正實現了“一畝田、三擔煙、千斤糧、萬元錢”的富民目標。
產旅共融富鄉村
車頭村趙家橋(李小紅攝)
凍江河畔,曾經的“獨木橋”已化身可通車的趙家橋,遠處的煙草文化館與向日葵綠色隔離帶交相輝映,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標”。
“原本連接兩岸的小橋,從只能供一人來回,拓寬為可通車的‘趙家橋’。”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小紅指著家門口新修的柏油路感慨道,“村子里家家戶戶都翻了新房,村部也煥然一新,新修的馬路可以直通我的家門。”
從“守著良田愁出路”到“家門口吃上生態飯”,車頭村用“金葉子”鋪就致富路——2021年村里建成了大米加工廠和榨油廠,創立了自立濤紅品牌煙稻米,入駐了“832”平臺,還建好了自己的農產品直播間。通過統一加工銷售煙稻米、開發文旅項目,直接解決了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年輕人紛紛返鄉就業。目前,村勞務公司、農產品加工銷售、煙稻輪作、數字鄉村、光伏發電都能帶來可觀收入,實實在在助力村民實現在家門口“”致富增收”。
2024年,車頭村煙葉產值達到了460萬左右,產糧70萬斤,村集體收入更是突破百萬大關,返鄉青年占比達65%,真正實現了“橋通路暢產業興,景美民富氣象新”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展現出車頭村蓬勃發展的新面貌。
文明新風潤民生
車頭村的煙草文化體驗館(何祥春攝)
“煙稻公園”的建設,不僅“美”了村莊的面貌,更“美”了村民的心靈。
2022年5月份,車頭村在趙家院落打造美麗屋場,計劃一經提出,院落里的組長、黨員、鄉賢們就帶頭行動,清理水溝、割草、整治房前屋后,展現出村民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過去修路占田都要賠錢,現在大家主動讓出土地,甚至捐錢支持村建設。”村民從“要賠償”到“主動讓利”的轉變。讓李小紅感慨萬分。
目前,村里已經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以移風易俗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村里年輕人有籃球隊,老年人有廣場舞隊,村民們也常聚集在煙草文化館交流學習,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展現出鄉村振興帶來的全面變化。
“金葉鋪就致富路,好景帶來好前景。”李小紅表示,未來,車頭村將繼續以煙葉產業為紐帶,探索農旅深度融合,讓車頭村的振興畫卷愈發絢爛。
從“空心村”到“希望田”,車頭村的蛻變,正是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的生動注腳。而李小紅,這位敢為人先的“帶頭人”,正帶領鄉親們用“金葉子”書寫著屬于他們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