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4月下旬,烈日和高溫就像濤濤奔騰的金沙江水一浪高過一浪,蒸汽襲人。為了搶住最佳節令移栽烤煙,吳家村的老鄉們正頂著烈日,在地里忙碌著。在這忙碌的人群中,有一個身影總是在田地間來往不停地穿梭著。一會兒到山下去抽水、一會兒又忙著給水窖補水、一會兒更換水龍頭……他就是云南祿勸縣湯郎煙站烤煙生產技術員王能。
湯郎鄉吳家村委會有12個小組種煙,都分布在金沙江邊的干熱河谷地帶,氣候炎熱干燥,海拔在1800米以下。進入4月份以來氣溫高達30℃以上。雖然烈日炎炎,但是吳家村的煙地里還是忙碌得熱火朝天。
一大早筆者從煙站出發,走了20多公里的山路,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到達栽煙地里。由于上陣栽煙的人手多,大概有100多人,用水量特別大,供栽煙用的那個大水池里的水馬上就要用完,筆者趕緊到山腳下河溝里的抽水站查看,見到村里的“管水員”王能正在開機給水池抽水補水,看著變成一雙“熊貓眼”的王能,筆者心里隱隱作痛,他真的是太辛苦了。
王能是吳家村的村小組長,也是煙站的烤煙生產技術員,同時還是村里的“義務管水員”。到了移栽時節,村里的供水、分水、管道巡查及維修等極為繁雜的工作,就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內容。白天,氣溫高達35℃以上,不利于移栽,他就認真給第一個水池補水,早晚和夜間就進行移栽。他就這樣已經是連續好幾天沒得睡個好覺了。
下午5點發后,太陽也不那么曬了,栽煙的農戶也開始趕往煙地里栽煙了。用水又開始了。他又背起“管水工具包”進入煙地間巡查了。看著他慢慢消失地背影,筆者真想為他分擔點什么……只盼他能早點平安歸來。
由于水的原因,移栽工作無法一次性展開,只能按計劃有序地推進。今天已是500畝連片內移栽的第三天了,明天管水工就要轉戰了。
下午王能和筆者到地里去檢查驗收時,看到大片的煙苗“穿著白色的衣衫”在微風中搖曳。走到一處地塊時,筆者發現這里上上下下都栽完了,中間還有一塊大約面積4畝左右的田塊,墑也理了、塘也打了、農家肥也堆在地里了,怎么還沒見栽煙呢?筆者問他這咋回事,他說:“這家的女人生病了住院,男人在醫院照看妻子。不過,村里已經安排好了,吃了晚飯全村人都來幫他家栽煙。”
晚飯后,沒人催沒人叫,全村男女老少有60多人全部到地里幫助這戶人家栽煙,有的澆水、有的施肥、有的蓋膜。不到天黑就全部栽完了。村里的一位農民大哥跟筆者說:“人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相互幫個忙,在我們村里是很正常的事。”聽了這話,心里暖暖的,這里的生活環境確實很差,但因為有了這樣的鄰里鄉親,生活才顯得那么有意義,溫馨的、和諧的、美好的。
太陽落山了,就在筆者要走時,王能說:“丁師傅,還有一個情況要給你匯報,村頭的老王家找了十多盤煙苗,非要多栽兩畝烤煙,我已做工作了他就是不聽,非得要見你。”筆者跟著他一道去了老王家,剛一進門,老王就拉著筆者的手說:“小丁啊,你看看我要得十多盤人家栽剩余的煙苗,這些煙苗又好壯實,毀了多可惜,能不能再給我加點面積,我把它栽了。我家的空閑地還有,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我們老兩口在家也是閑著,就想多栽點烤煙”。面對老王的請求雖然有些為難,筆者也只好說:“老哥啊,千萬不能多栽喲,今年國家對煙葉的種植控制很嚴的,必須要嚴守收購紅線。您只要好好的把合同面積按質按量的栽好管好,照樣能夠增加效益。您老人家也少辛苦些嘛。”
邊說我就邊拿起手中的相機說道:“老人家,你還是把煙苗毀了吧,我給你照相做個見證。”老人家雖然有些舍不得,但還是笑瞇瞇的把煙苗給毀了……
回到家里,想起這些天所做的工作,讓筆者這個在煙草戰線工作了近30年的老煙草人也很感動:王能不但在工作中細心、踏實、能干,更能堅持原則。在他的身上不但體現了一份愛心,更體現出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