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谷隴鎮,是貴州省黃平縣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全鎮人口59227人,98.6%為少數民族,以苗族居多。和黃平縣大多數鄉鎮一樣,谷隴鎮四面環山,山高坡險,道路崎嶇,多數居民散居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間犄角旮旯里,生產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長期以來的環境閉塞,加之少數民族地區的固守陳封、盲目排外,使得谷隴成為黃平落后、蠻荒地區的代名詞。發展這里的區域經濟,帶領5萬多苗族群眾致富奔小康,一直是黃平歷屆縣委、縣政府深切關注并千方百計努力破解的難題。近年來,黃平縣搶抓扶持煙草產業發展的機遇,在谷隴大力發展烤煙種植,有效破解了當地群眾增收難的問題,帶領部分苗族群眾邁上了致富小康路。
可回想在谷隴發展烤煙產業之初,與現在的積極主動相比,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本文的主人翁貴州黃平縣局煙技員楊秀科,也正是在這時來到了谷隴煙區,開始了“創業”之初的艱難。
當時的環境下,烤煙種植并沒有現在這么好的政策和技術支持,在落后的耕種模式和傳統農業心態的影響下,苗族群眾一開始都對種植烤煙持懷疑態度。有些地方的苗族同胞,別說什么種煙技術,能聽懂漢話就不錯了,更有甚者一看見漢人來了,就繞道走開,哪還等你跟他談什么烤煙發展政策。當時發動種煙的難度可想而知。翻山越嶺下到村子,好不容易找到組長,一碗自釀的米酒放在你面前“一口干了再說別的事,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們苗族,還談什么工作,還講什么烤煙……”但楊秀科并沒有因為眼前的困難而退縮,憑借著那一股子“倔”勁,他硬是“一頭扎進”苗隴基層煙葉站點,一干就是十年……
工作十載,扎根基層十年,黝黑的面龐和數十雙磨穿底的鞋是他長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扎根基層,揮灑汗水的見證。雖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他卻用“老黃牛”般堅忍不拔、永不懈怠的精神,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干,默默堅守在烤煙生產基層一線,身體力行地詮釋著一個基層煙技員的平凡榮光。無論嚴寒酷暑、不管刮風下雨,收購站點、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他來回穿梭、不知疲倦的身影。當地苗族同胞都親切地稱他為:“Yofe”(苗語:老黃牛之意)。
愛崗“扎” 敬業“實”
楊秀科負責的苗隴鄉片區是全縣煙葉主產區之一,收購量大,技術員少。該片區下轄8個村,煙田面積1400余畝,種煙農戶25戶。2013年負責該片區生產收購任務的,除了他,還有另外一名同事,可到了2014年,由于人員調整,負責該片區的就只剩下了他一人。最多的煙田面積、最大的煙農戶數,他卻沒有任何怨言,依舊扎扎實實,任勞任怨……苗隴鄉山大人稀,煙田多在山頂上、山溝里,煙農也多分散居住在山坳里。交通不便,楊秀科硬是用雙腳在崎嶇的山間小道上把自己轄區內的25戶人家走了個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就憑借著這股子干勁做到了“家家到,戶戶落”,一圈下來,已是好幾天。每到收購季節,他基本不分晝夜,白天收煙,晚上督辦打捆成包,無論刮風下雨都要親自去農戶家指導預檢。苗隴鄉的種煙大戶沈雙保每每談起楊秀科的工作,贊揚之情都溢于言表。
煙農“愛” 群眾“擁”
“楊師傅是個工作蠻盡業的人,我們大家都很信任他,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的,電話一打他就來了。”火車站村二組煙農雷宏富這樣評價。“煙農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跟煙農打交道‘要掏心’。”楊秀科回道。
他早年在煙葉調撥站工作,可以說一直都在與煙葉在打交道。加之他肯學、勤專,對于生產技術已是輕車熟路。有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和勤懇的工作態度,又善與煙農打成一片,當地的煙農和群眾都很喜歡他、信任他。甚至每每遇到生產種植和政策把握不準的棘手環節,有“吃不準”的,當地政府都會找來老楊和他共同探討,請他出謀劃策。因此,他所負責的煙區,公司領導放心,當地政府放心……每逢碰到煙農家有大屋小事,他總要親自捧場,遇到煙農誰家生病住院啥的,他總不忘前去探望,正月里下鄉發動生產,他也總要給大伙捎點年貨。有時候免不了碰上幾個“犟”煙農,他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悉心指導,并親手幫忙干活。慢慢的,煙農買了帳……
城溪村三組煙農龍貞文,是個種煙的老把式,楊秀科剛到苗隴鄉時,他家每年的老大難就是煙桿不拔出、煙地不清理。這對于煙葉病蟲害防治和來年的種植非常不利。楊秀科每年都會親自登門進行勸說,效果不明顯。但他并不放棄,到了拔出煙桿生產環節,他總是早早地趕到他家,幫著挖、幫著拔,苦口婆心給他講解煙地殘余不及時清理給煙葉種植造成的危害。三年的堅持,感動了龍貞文,2013年他不僅自覺規范了種煙,還義務當起了楊秀科的宣傳員。
潛心“專” 傳授“深”
“近兩年,煙葉收購政策變動大,生產種植要求規范高。作為基層一線的技術員,要善于學習、掌握政策,善于聽專家和領導的指導;善于將這些東西轉化為廣大煙農群眾易于接受的明白話。譬如優化煙葉結構、田間不適用煙葉集中銷毀、內外資料要真實、要完善、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收購指標和維護好煙葉質量信譽等等。”他都一一向煙農宣傳到位。雖然這些工作,對于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楊秀科來說難度不小,但他通過勤奮專研、刻苦努力和深入細致的言傳身教,使得該鄉煙葉生產各環節工作都成績凸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笨鳥先飛。要想當好別人的老師,就要自己先把本領練好,領會好政策,掌握好技術,開展好指導。我文化不夠,就多多請教領導、請教同事。總之,就是要用簡單的話語,淺顯的道理,清楚的思路引導煙農種好煙,賺到錢。”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基層煙技員的勞動真諦……
是的,一份敬業,使他在平凡崗位盡顯榮光;一份用心,他把“兩個至上”的內涵形象詮釋。暑九寒冬十余載,楊秀科用汗水與堅持講述著自己與煙草與苗鄉兒女的不解之緣,用行動證明著自己對基層煙技員崗位的執著與熱愛。在他孜孜不倦的付出與當地煙農的辛勤勞作下,該鄉的烤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真正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