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城郊接合部的阿爾鉛礦公路邊,矗立著一座新修的三層磚瓦樓房,走進客廳,沙發、電視、冰箱一應齊全;樓房一側的衛生間里配有淋浴;廚房內燃具、炊具擺放整齊,這就是阿爾洛沙新修的家。
?
阿爾洛沙,彝族,涼山州甘洛縣阿爾鄉煙農。雖然只有5年的種煙史,但他家的煙葉發展卻一路高歌猛進。2009年全村第一個試種煙葉,2010年發動本村10余戶煙農一起種植煙葉,2011年獲得“烤煙生產先進個人”稱號。2013年種煙24畝,實現產值9.25萬元,當選“大涼山十大烤煙狀元”。
?
“我現在也是城里人了,不過比你們城里人還好,我村里頭還有一套房呢。” 阿爾洛沙笑呵呵道,“我是切莫村第一個試種烤煙的人,2009年種了5畝,除去開支,收入還有1萬多元。”洛沙點燃手中的煙說,“當時附近的斯覺鎮已經是第二年種煙了,鄉長書記動員我們也試種,可沒有人敢站出來種,沒技術、怕麻煩、怕種不好讓百姓笑話。我是村委會支書,我不種哪個種呢?”
?
“阿爾鄉的煙葉發展成與否,洛沙,就看你的了,成功了,我給你戴紅花,種不好,你這個書記只有下課了!”鄉黨委政府把擔子壓在洛沙身上。
?
第一年試種,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年輕人有文化,可以看書、到網上查,我沒得文化,硬是惱火得很,只有看人家咋種,問人家咋整,聽人家咋說。”那一年,洛沙沒少跑縣城、找煙辦、找煙草公司。煙也終于栽下去了,烤出來了,賣出去了。
?
煙賣完后拿到錢的那天,洛沙特意殺了兩頭小豬,買了幾件啤酒,把切莫村的村組干部、親戚朋友喊來,歡聚一堂,分享試種成功后豐收的喜悅。
?
阿爾鄉原書記木基介布介紹道,甘洛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財政收入一直依賴于礦山,但貧富差異比較明顯。居住在二半山的廣大彝族同胞一直以種玉米、土豆為生,忙死忙活,遇到好年景,一畝地一年收入也就1200到1300元,遇到年景不好,農藥、化肥、種子錢都回不來。為調整農業產業,讓群眾通過種植業走上富裕的道路,結合甘洛氣候和日照條件,縣委、縣政府多方爭取,在2008年開始試種并取得成功。
?
“洛沙,你頭是開好了,但還是要發動群眾一起種才行,你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哇!”阿爾鄉黨委、政府又一次把擔子壓在洛沙身上。
?
第二年剛過春節,洛沙就挨家挨戶動員群眾種煙,但習慣種植玉米、土豆,長期靠天吃飯的群眾在思想觀念上一時無法轉變,處處刁難洛沙,有的以沒有勞動力為借口,有的以沒有購煙苗、化肥資金來推脫,洛沙總是耐心解釋、宣傳種煙的好處,用最樸實的話把群眾往種煙路上引。
?
終于有21戶同意和洛沙一起種植煙葉,沒有資金,洛沙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不夠,就到縣農村信用聯社貸款。為讓煙農改變傳統種植習慣,科學種煙,甘洛縣煙草公司還特意從越西縣聘請種煙技術能手到阿爾鄉指導煙農種煙。
?
在洛沙的帶領下,切莫村當年種植煙葉200畝,收入65萬元,煙農收入少的3萬余元,多的達到7萬元。
?
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的群眾,第一次見到那么多錢,想不到黃土地也能種出“金豆豆”。沒種煙的村民則眼紅了,心急了,紛紛跑到洛沙家表示,明年自己也要種煙。
?
此時,洛沙依然笑瞇瞇地點燃手中的煙,偷偷拿出新買的手機,撥通遠在外省打工的兒子的電話,來年,他要把兒子叫回來一起種煙。
?
2012年,洛沙拿出全部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些錢,在縣城邊的阿爾鉛礦修了一棟三層樓的磚瓦房。“我現在是種煙季節就住在切莫村的老房子,煙賣完了就住到縣城,比你們城里人還安逸。”洛沙笑著說。
?
2013年洛沙種了24畝煙,純收入9.5萬元,一舉還清了修建新房所欠的外賬,還給兒子買了一輛摩托車。
?
甘洛縣煙草分公司經理王念榮說,洛沙是老實本分的煙農,也是一個“有經濟頭腦的農民”。在洛沙的帶領下,阿爾鄉切莫村,通過幾年的煙葉種植,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
2013年12月,阿爾洛沙被涼山州委、州政府評為“大涼山十大烤煙狀元”。在頒獎典禮上,洛沙用最樸實的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種煙是一項最簡單的活路,煙苗、肥料都是公司供應,還給你拉到村頭來,不懂的有煙技員指導,種出來的煙公司全部收購,種煙有補貼,拉煙去賣有運輸補貼,烤煙還有燃煤補貼,煙收完后可以種其他作物,煙水、煙路、烤房也給你修好,種煙周期短,見效快,是我們農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在2014年煙葉移栽現場會上,甘洛縣副縣長徐建超為阿爾洛沙(右)頒獎?
現在的洛沙,又在田間地頭忙碌,指導群眾如何翻地、如何起壟,時不時還到育苗點看看煙苗長勢。說起2014年,洛沙信心滿滿:“今年,我要種25畝,收入爭取突破10萬元,給兒子買個面包車。今后,我要帶領鄉親們把煙種好,讓他們早日過上富裕的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