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正是烤煙大田移栽的重要環節,涼山州德昌縣德州鎮紅廟村的煙農們正頂著火辣的太陽在烤煙地里忙著烤煙大田移栽、蓋膜、施肥,到處是煙農忙碌的身影。
?
“他是俺村的能人,沒有他,估計我們現在還在外打工呢!”同村的村民說。村民口中的“他”,就是德州鎮紅廟村烤煙種植合作社的袁玉全。“快出來有人找你了。”村民楊阿依喊著。只見正在移栽烤煙的袁玉全從烤煙地中抬起身子,跺了跺沾滿泥土的鞋子,迎了過來。
?
時下,農村外出務工是一條增收致富的捷徑,以前袁玉全也和眾多村民一樣曾外出打工掙錢,外出打工的袁玉全如今為什么又不去打工,而做了留守者呢?
?
從交談中得知,外出打工給袁玉全的感覺就是一個字——“漂”:“無論在外打工多少年,到頭來只是個打工的,一年到頭見不著家人不說,還掙不了幾個錢。”
?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農民致富增收提供了廣闊的前景。袁玉全和眾多村民一樣,根據當地的光熱氣候條件及土質特點,開始種植烤煙。種烤煙讓他一家過上了現代化的新生活。不僅用上了家用電器,而且還建起了200平方米的樓房。嘗到甜頭的他,有了帶領村民種烤煙致富的夢想。2013年紅廟村開始探索土地流轉,將農業綜合開發的160畝土地讓種植戶和種植能手來承包,打破了紅廟村零星分散種植烤煙的局面,使煙葉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同時也實現了農民致富增收。
?
頗有政策頭腦的袁玉全,馬上冒出一個念頭:“別人能干的,為什么自己不可以試試?”就這樣,袁玉全懷揣著烤煙夢以600元/畝的價格承包了村里160畝土地種起了烤煙,想好好大干一番。“如果烤煙發展順利的話,我想讓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來合作社上班,在家門口掙錢。”袁玉全有些動情地說。
?
“把土地承包給他,省心還能多掙錢,我們還過來干活掙工資,一手拿租金,一手領工資,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咋不好哩。”感受著土地流轉帶來的喜悅,村民們喜笑顏開。
?
“從前,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多,不到過年的時候,整個村莊看上去冷冷清清,村子里有個紅白喜事兒,連個像樣的勞動力都找不到。”一村民在一旁說道。
?
如今村里的勞動力有了在家門口致富的好機會,村里也熱鬧多了。“今年我又留下來二十幾個勞動力。”袁玉全有些得意地笑了。
?
烤煙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袁玉全看來:“種烤煙的土質好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勤勞,注意管理:育苗、移栽、田管施肥、病蟲害防治、烘烤哪樣都馬虎不得,否則,一年的勞累就打水漂了,不值喲!”
?
“家門口的活都做不完,大家何必要出去呢?”袁玉全自信地說道。
?
這種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土地,整合資源,規模化種植的方式,讓農民確實得到了不少實惠,增加了收入,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袁玉全在自家煙田里忙活
袁玉全只是德昌農民依靠烤煙致富奔小康的一個縮影,像袁玉全這樣因為種烤煙而走上致富道路的村民在德昌縣比比皆是。據了解,2013年,全縣種烤煙11.56萬畝,煙農收入4.2億元。烤煙己成為農民致富增收響當當的幫手,成為農村經濟支柱。
?
我們還了解到,為加快烤煙產業的發展,讓更多村民實現致富增收,德昌縣未來還準備加大對烤煙的扶持力度:縣煙草公司通過修建水池、溝渠、管網、建密集式烤房群等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煙葉綜合生產水平;通過有組織的營銷,種植基地建設從零星、分散的生產方式向集中規模化生產方式轉變,保護了煙農利益。做到公司出訂單和服務,專合社、基地出技術,農戶出果實,真正提高烤煙產業附加值,富裕一方煙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