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我國13億人中有3億多煙民吸煙,然而禁煙戒煙的形勢日益加劇,雖然沒有準確的戒煙統計,但估計也不會很少。
從此可以看出,禁和戒煙己是不可逆轉的全球性的歷史潮流,吸煙的嚴重危害性如被更多的人,更多的國家所真正認識,就將會大大改變目前的“泛濫”狀況。
禁煙和戒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禁者,外在的強制性措施;戒者,自覺地不吸煙。禁煙雖然能夠起到有力地促進人們不吸煙的作用。但更關鍵的還是需要人們自覺起來戒掉吸煙的習慣。吸煙主要還是一個習慣問題,不是真正的“癮”。它和嗎啡、鴉片、度冷丁所引起的成癮性不同。那些東西一旦成癮,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給予滿足,就會產生明顯的戒斷癥狀,甚至形成變態人格而不得不到醫院去接受專門的治療。而對于吸煙者,從心理學和藥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是一種習慣性,條件反射性嗜好,停止吸煙也不會出現像嗎啡那樣的戒斷癥狀。
雖然香煙中的尼古丁是唯一具有成癮傾向的物質,凡吸煙者血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尼古丁,如果給吸煙者吃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可以減少吸煙的數量。但實際上,吸煙者己把吸煙與生活、工作、環境情緒等方面密切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相當牢固的條件反射,有人在寫作時,攤開紙、提起筆,就會下意識地去摸香煙和打火機,這就是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如果戒煙的話,就在這個時候“再堅持一下”。進入文章寫作的思索中以后,就會把吸煙的事情忘記,經過一次、二次……的“再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徹底不再想吸煙了,戒煙就算成功了。
與習慣作斗爭,貴在決心和意志。這里再講兩個戒煙的小故事;大家可能還記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吧,里面有這樣一段內容,大意是說保爾和別人爭論,有人說“習慣比人厲害,養成了就改不掉,抽煙就是個例子”,可是保爾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說“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接著他從嘴上拿下煙卷揉碎了,并聲稱:“我決不再抽煙了”,“要是一個人不能改掉壞習慣,那他就毫無價值。”從此,保爾就這樣戒掉了抽煙的習慣。
馬克思也曾是一個煙癮很大的人,他曾對人說過,“《資本論》的稿酬甚至不夠償付他寫作時所吸的雪茄煙錢”。馬克思抽煙斗或雪茄時所用的火柴也多得驚人,到了晚年,他患了有嚴重的氣管炎,肺氣腫,胸膜炎和胃病,對這樣一位煙民,又上了年紀的老人,戒煙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最后還是自己,下決心把煙戒掉了。
對于未學會吸煙的青少年,要“防患于未然”防患吸煙比日后戒煙來得容易,如果一代代青少年都能做到自覺不吸煙的話,那么,沒有“煙草繞世”的日子就會到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