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市場的逐步形成
???
隨著生產、加工業的發展,清代的煙草貿易及市場逐步擴大。受自然經濟結構的影響,鴉片戰爭前煙草行業中的資本主義成分仍然比較薄弱,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也很有限。但是家庭手工業形成相對獨立部門的趨勢已經明顯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要求的規模發展了,在布局上形成了主要產區和非主要產區,在產品上也有了名牌和非名牌之分,這就為商業資本的活躍提供了條件,進而使煙草的販運與銷售成為商業活動的中心。在當時的煙草貿易中,形成了一批像福建的漳州和泉州、湖南衡陽、湖北漢口、山東濟寧、甘肅蘭州、四川中壩等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中心。地區間的交流十分活躍,如產于福建漳州石碼的烏厚煙,在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用來供應軍隊,成為大陸煙制品傳入臺灣的開端??滴跄觊g,福建、浙江的煙絲普遍銷往臺灣,并在乾隆年間達到高峰。清代煙草制品中約有3/4的為旱煙,其余為水煙、鼻煙、嚼煙等。
???
煙草商人富裕之后,往往出錢贊助地方事業。如乾隆年間,山東濰縣煙葉行捐助了二百四十千錢以修筑濰縣土城。為回報煙商的支持,當時的縣令鄭燮(號板橋)頒布《濰縣永禁煙行經紀碑文》,明令取消破壞煙葉經營的中間商。
??
煙草進出口貿易的活躍
???
清代對外煙草貿易十分活躍,清初黑龍江的中俄邊境“互市”中,煙草作為中國的一種產品,與俄羅斯人進行易貨貿易。當時的俄羅斯人以牲畜、毛皮、玻璃、配刀,換取中國的布匹、煙草、姜椒、糖餳等,三四斤煙葉就換一頭牛。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正在緩慢向資本主義發展的中國煙草,開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演變。一方面西方大量工業品傾銷中國,另一方面中國變成了原料供應地。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和工業品資料除了絲、茶等大宗商品以外,煙草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漢口曾是內地煙葉貿易的集散地,除交易湖北本省的煙葉外,湖南、河南、甘肅、陜西、四川、貴州等地的煙葉也在這里集散,出口煙葉多由這里運到上海,然后再銷往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出口到外國的煙葉,有的用于制造雪茄,有的用于制造土耳其煙,還有的用于制造斗煙絲。煙葉出口量不斷增加,同治六年(1867年)煙葉出口量僅為1459擔,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煙葉出口量就達到了113886擔。
?
卷煙的輸入
???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已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隨著外國資本的侵入,中國封建經濟開始解體,這給煙草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西方列強為加速外國商品和資本的侵入,還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被迫簽定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開設五個通商口岸,對外實行協定關稅。咸豐十年(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明確進口貨物“值百抽五”的稅收原則,低關稅為外國卷煙商品進入中國打開了方便之門。
???
19世紀70年代后期,卷煙機的發明使西方卷煙工業發生了一場革命,19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大規模使用機器生產卷煙。成書于光緒十年(1884年)的張燾的《津門雜記》中有這樣的記載:“紫竹林通商埠頭,粵人處此者頗多。原廣東通商最早,得洋氣在先,類多效泰西所為,嘗以紙卷煙葉銜于口吸食之……”由此可見那時卷煙已經傳入中國。光緒十一年(1885年),美國煙草大王詹姆斯·杜克在紐約創辦了杜克父子煙草公司,不久與其他4家煙草公司聯合開辦了美國煙草公司,控制了美國90%的卷煙產銷量,并開始進入歐洲及亞洲市場。光緒十四年(1888年),上海美商老晉隆洋行開始輸入美國煙草公司的“品?!?、“小美女”卷煙。
?
外國煙草資本進入中國
??
1881年,美國機械師邦薩克發明了現代卷煙機。1883年,美國煙草商杜克兄弟與本杰明一起對邦薩克卷煙機進行了改進,并在工廠投產成功,從此卷煙得以進行高速大規模生產。
???
1889年,老晉隆洋行取得了美國邦薩克卷煙機在中國的專利經銷權,引進卷煙機在中國制造卷煙。同時,大量卷煙從上海、天津、牛莊(營口)、長江各港口輸入中國,清末外國輸入中國的卷煙每年不下20萬大箱。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簽定了《馬關條約》,允許外國資本家在中國設立工廠。從此外國資本主義就由商品輸出轉為了資本輸出。進入20世紀以后,卷煙工業逐步發展起來,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希臘等國紛紛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美國煙草公司等5家煙草公司與英國帝國煙草公司經過一系列市場競爭,兩敗俱傷后達成協議:雙方各自退出對方市場,聯合出資成立國際煙草托拉斯組織———英美煙公司,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同年,該公司兼并了上海浦東美國紙煙公司工廠和美商老晉隆洋行,隨后又在漢口、沈陽開辦煙廠,開始在華進行經濟活動,并逐步形成壟斷地位。
?
清代煙草加工業的產生
???
清代煙草的商品化生產必然促使煙草經濟內部發生變革,實現內部再分工,煙絲加工業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形成相對專業的手工業。隨著商業的繁榮和市場的逐步擴大,各地對煙絲進行加工十分普遍,煙葉生產的省份相對更加集中。清代前期,江西、山東、廣西、陜西等地的煙絲制造業十分發達,遍布城鄉各地,而且許多煙絲作坊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僅江西瑞金煙絲作坊就不下數百家,每家雇工數十人。山東濟寧每年用于買賣煙絲的白銀有200萬兩,從事煙絲制造的雇工有4000余人。各地煙絲業都有各自的產品,像福建永定條絲煙、山西曲沃旱煙、甘肅蘭州水煙是當時全國著名的產品。煙葉種植與煙絲加工是互相依存的,隨著煙草商品化生產的加深,商人資本在農村也日漸活躍,從而促進了煙草商品的流通,帶動了煙葉生產的發展。從事煙絲加工的煙鋪從購進原料到出售商品,發生了新的交換關系,而且雇用較多的工人,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新因素。
?
民族卷煙工業的崛起
???
在外國煙草資本進入中國的同時,民族資本卷煙工業也開始崛起。1902年,在清廷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袁世凱的支持下,北洋農務局與北京工藝商局聯合投資官商合辦的北洋煙草有限公司,開始生產“龍球”、“雙龍地球”、“地球”牌卷煙。此后,天津、北京、上海、煙臺、漢口先后開辦了30多家民族資本的卷煙廠。光緒三十年(1904年),美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續簽《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遭到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爆發了全國反美愛國運動,“不吸美國煙”成為當時人們的呼聲,也因此促進了民族卷煙工業的興起。翌年,旅日華僑簡照南集資10萬港幣成立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次年生產“白鶴”、“飛馬”、“雙喜”等牌號的卷煙,受到了當時人們的歡迎。由于卷煙制造技術不精,且受到英美煙公司產品的競爭與傾軋,該公司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被迫清理拍賣。宣統元年(1909年),在叔父簡銘石的支持下,簡照南投資港幣13萬元作為資本,將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易名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整旗鼓,繼續營業。此后改良制造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受到了歡迎,使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成為民族卷煙工業的代表。
???
清代民族卷煙工業處于幼稚的成長階段,在與英美煙草托拉斯的競爭中,受到嚴重打擊和摧殘。其原因除技術落后、管理經驗不足、資金薄弱等外,還表現在稅收政策的不平等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