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沈陽的民族卷煙工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私營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紀30年代,舊沈陽的卷煙工業可以分為三大體系:一是以啟東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英美體系;二是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帶頭的日資體系;三是以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為領銜的民族體系。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能夠成為沈陽民族卷煙工業的代表,主要是因為它在英美煙草公司和東亞煙草公司的雙重排斥下,仍能想方設法生存,頑強不屈地發展,審時度勢抓住每一次機會發展壯大自己。
當時,以美英為首的西方煙草壟斷集團和日本煙草輸出組織攫取了在華利益后,紛紛在中國各地開公司、辦工廠、銷售煙草制品。一些有膽識、有頭腦、有實力的中國商人不甘外國列強的掠奪,開始自己籌建工廠,以抵抗外來企業。1930年6月,陳子和、徐香九等人合伙在沈陽市和平區同澤街一號成立了太陽煙廠。“太陽”意喻工廠猶如初升的太陽冉冉升起。太陽煙廠初創時資金有限,規模較小,但營業狀況尚佳。煙葉主要來自東北、山東等地,產品質量好,銷路頗為通暢,主要銷往本市及周邊各市縣。
1931年日本在沈陽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隨著軍事侵略的擴大,加快了對東北的經濟掠奪。在沈陽,日資東亞煙草株式會社接管了亞細亞煙草株式會社,強制推行煙草專賣統制,加大對英美煙草的排斥力度,對中國人開辦的卷煙廠則從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加以限制。面對這種情況,太陽煙廠深感如果不擴大企業規模,工廠很快就會被日資企業吞并。于是太陽煙草的主要負責人于1936年7月25日依照法人股份組織,將工廠更名為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集資350萬元,每股票面50元,并利用這些資金先后配置了美式卷煙機33臺,切煙機十余臺,干燥機2臺,建筑廠房130間,倉庫90間,職員宿舍四五十間,并擴招工人,當時工廠僅男工就有1400人。產品牌號主要有“三光”、“風扇”、“大極”、“仙鶴”、“足球”、“太陽”、“美女”等,銷往東北各省及華北地區。
1938年,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遷至沈陽市鐵西區興工街七號。自1938年至1945年,該廠共生產卷煙340479箱。由于日本在東北三省實行偽滿洲國法,太平洋戰爭后英美資產完全被日資接管,1943年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迫于形勢重新向當局登記注冊,改名為“太陽煙草株式會社”。工廠原來富有民族特點的卷煙牌號也被迫改名為“東京”、“富士”、“大亞細亞”及“神風”等。
1943年1月,偽滿洲國興農部設立了滿洲煙草統制組合。該組合共有8個煙草株式會社,總股份100股,國幣100萬元,太陽煙廠共出資10股10萬元,該廠總經理陳子和被選為監事,由此可見當時太陽煙廠的實力,就連日本人也不敢輕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蘇聯紅軍占領了沈陽并接管了日資企業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利用工廠倉庫現存的原料大量生產卷煙,供應部隊并運回國內,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沈陽銷售,致使沈陽市場卷煙供應一度十分短缺。? 面對這種局面,太陽煙廠決定擴大生產。1946年2月16日,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遵照經濟部之令,調查了工廠全部財產,經重新估價,總額為東北流通券6億1000萬元;3月16日太陽煙廠又增資加股9000萬元,至此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為東北流通券7億元。
1946年6月蘇軍撤出沈陽,國民黨政權東北生產管理局接管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國民黨派出的三任廠長根本不抓生產,而是想方設法盜竊工廠的原料、機器零件等,工廠處于奄奄一息狀態。面對這種狀況,太陽煙廠再一次重新組合,擴大生產。通過了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章程,選舉徐香九為董事長,陳子和為總經理。此時太陽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占地50810平方米,建筑面積17219平方米,卷煙機36臺,切煙機26臺,工人千余人,生產牌號二十余種,卷煙產品質量好,銷路廣,進入鼎盛時期,其規模在沈陽乃至整個東北都是首屈一指。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前夕,太陽煙廠總經理陳子和由于受國民黨政府的歪曲宣傳,只身離開沈陽去了華北。
1949年2月沈陽市人民政府在調查了解私人企業狀況時,發現太陽煙廠已經停產,工人生活沒有著落。為了維持工人生活、保護民族工業,沈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將該廠交由商業部代管,并征得東北行政委員會同意。商業部接到東北行政委員會的命令后,馬上給太陽煙廠注入了資金。工廠開工后,商業部一直代管經營到陳子和打消疑慮回廠。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煙草專賣制度,取消了手工卷煙并整頓私營小煙廠,但太陽卷煙廠被保留下來,并被列入國家計劃管理。1953年國家對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太陽煙廠實行公私合營,改名為公私合營沈陽市太陽卷煙廠。1958年,太陽卷煙廠合并于國營沈陽卷煙廠。鑒于太陽卷煙廠的主要生產牌號如“白貓”、“秋菊”、“香花”、“百花”、“雪花”、“大興工”、“綠洲”等曾在廣大消費者中享有過良好聲譽,合并后,沈陽卷煙廠便將這些牌號完整地保留下來,作為主要牌號繼續生產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