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清掐絲琺瑯菊花紋白銅水煙壺
?
②清掐絲琺瑯花卉紋白銅水煙壺
“琺瑯之臻,輝煌勝金”,琺瑯原是舶來品,但一經傳入中國,心靈手巧的中國工匠很快掌握了琺瑯器的制造工藝,并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金屬器工藝相融合,使器物造型和圖案色彩方面都呈現出中國人的傳統審美特點。由于掐絲琺瑯制作工藝復雜、技術要求嚴格、成本較高等原因,其進入中國之初便被皇家所壟斷,秘藏深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為達官貴胄獨享。
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起源于13世紀末,是由阿拉伯傳至中國的一種工藝,所以又稱“大食窯”。實際上,掐絲琺瑯是以銅做胎,然后用細窄的金屬絲捏制出各種圖案輪廓焊接在胎體上,再在其內外填充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經燒制、打磨、鍍金等幾道工序之后,成為具有五彩花紋并能呈現出寶石鑲嵌般效果的掐絲琺瑯器。我國歷史上繼明景泰年間出現了琺瑯工藝制造高峰之后,清代的掐絲琺瑯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經過能工巧匠不斷實踐與經驗積累,使琺瑯色彩愈加豐富、純正。清代前期的琺瑯器表面光潔,掐絲細而規整,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工藝美術品。
由于掐絲琺瑯工藝在我國有著良好的傳播基礎,故清代的水煙壺工匠很快吸收了琺瑯工藝之精華,并將其與白銅水煙壺制作工藝相結合,創造出的掐絲琺瑯白銅水煙壺富麗華貴、色澤如寶石般晶瑩,可謂當時煙具中的“高大上”者。
但是,目前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的掐絲琺瑯白銅水煙壺大多數都是清晚期作品,其圖案布局、掐絲技法、琺瑯色彩運用等基本是維持和模仿清乾隆晚期的制作風格,幾乎沒有新的創意。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后,雖然民間作坊出產的琺瑯器日益興起,但是大多數民間工匠在工藝處理上過于拘謹或缺乏章法,尤其是圖案與色彩與清早期的皇家琺瑯器相比顯得呆板、簡陋。根據上述這些特征,我們可以甄別出中國煙草博物館館藏的掐絲琺瑯白銅水煙壺多為民間作品,造型簡單,掐絲較粗,頗顯笨拙。下面,筆者列舉兩件館藏精品供收藏愛好者欣賞。
清掐絲琺瑯菊花紋白銅水煙壺(圖①)。此壺為白銅質地。吸煙管如鶴脛,約呈60度傾角,煙管口處掛一佩飾。壺身雙面用掐絲技法繪折枝牡丹、菊花各兩束,菊花蓬勃怒放,牡丹嬌艷柔嫩,還有些小花則含苞吐蕊。壺面黑釉為底,所填琺瑯釉質細膩。掐絲技術是此壺的一大特色,花瓣的翻轉、葉片的筋脈等細部均用細絲勾勒,造型逼真細膩,值得細細品味。
清掐絲琺瑯花卉紋白銅水煙壺(圖②)。此壺白銅質地,雙筒形。手托通身用銅絲掐繪藍、粉、暗紅色花卉,所用琺瑯顏色溫和,構圖豐滿,用筆簡潔隨意,透露出不加修飾的天然意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