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主要圖解目前烤煙生產上常見的黑脛病、氣候性斑點病、赤星病、普通花葉病、炭疽病、白粉病、根結線蟲病、青枯病、野火病和角斑病、煙青蟲、煙蚜等12種病蟲害圖片、文字解釋,僅供參考。
黑脛病
初期
后期
病株剖開后
黑脛病(煙草植株一生均可受到黑脛病真菌的侵染)
癥狀:①黑脛,大田成株發病一般在莖基部呈現水漬狀黑斑,可擴張到地上十幾厘米,縱剖病莖可見髓部顯黑褐色,呈片層狀;②穿大褂,莖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擴展,病株葉片自下而上依次變黃,大雨過后遇烈日高溫,則全株葉片突然調萎,然后枯死;③黑膏藥,黑脛病的感染可發生在中下部葉片上,受到感染的葉上會形成綠褐至黃色的大病斑(達10cm左右),狀如“黑膏藥”。
發病規律:①病苗可傳播病害;②病菌靠雨水、風、農事操作等進行反復傳播;③移栽期及旺長期發病較重;④高溫高濕利于發病;⑤在24℃-32℃的適溫下,凡雨季早,雨量大和高溫、地勢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①種植抗病品種;②實行輪作;③精細整地,起壟高,及時清理煙溝;④適當早栽,避過發病的高溫多雨季節;⑤及時揭膜培土,減少染病機會;⑥藥劑防治:用68%精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1000倍液或50%敵可松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
氣候性斑點病
鮮葉
烘烤后
氣候性斑點病(只在大田期發生的一種煙草生理性病害)
(1)癥狀:該病多發生于下部成熟葉片上或正在伸展的葉片尖端。葉片正面呈現許多密集而不定形的水漬狀小斑,大小約1-3毫米。多分布于主脈和側脈兩側,2天后逐步變為灰色或白色,中心壞死,邊緣失綠。病重時,斑點常融合成大斑,天晴時發脆破裂。
(2)發病規律:①主要是由于空氣中臭氧(○3)濃度大時易引起發此病;②一般土壤濕度高,磷鉀肥不足,氮肥偏多時易發病;③大雨、陰雨、持續低溫、日照少的天氣易發病。
(3)防治方法:①栽植抗性強的品種;②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③及時中耕除草,修打腳葉,改善行間通透性,降低田間濕度;④噴施抗臭氧劑如三甲基喹啉及N1N一、二苯基對苯基乙基二胺,或用二氯萘醌、代森鋅、代森錳及代森鐵等噴灑,均可減輕受害。
赤星病
病株
病葉
病斑
赤星病(主要在大田生長后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
(1)癥狀:一般發生于下部葉片上,逐步向上蔓延,最初產生0.1厘米小斑點,逐步擴大為2-3cm斑點。病斑有輪紋,邊緣有淡黃色暈圈,干燥時可破裂脫落,潮時黑色有霉層,病斑多為梭形。
(2)發病規律:①發病適宜溫度為25℃-30℃,抗干旱能力強;②一般在7-8月份,條件適宜,雨量大、雨日多,晝夜溫差大,利于發病;③土壤肥力高,施氮量過大的田塊利于發病;④貪青晚熟、移栽期遲的田塊發病較高;⑤潛育期短,只要兩天就可再侵染一次,幾天內就可毀滅全田。
(3)防治方法:①種植抗病品種;②適時早栽;③合理施肥,施氮量適中,增加鉀肥用量;④適時采收,及時掃除腳葉;⑤藥劑防治:用1.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天一次,連續2-3次。
普通花葉病
普通花葉病(TMV)
普通花葉病
普通花葉病(在煙草栽培中最常見的病毒病,此病為全生育期病害,但以大田期發病較重)
(1)癥狀:最初出現明脈,對光照射似有透明感。接著出現黃綠相間癥狀,稱花葉。嚴重時葉片畸形,厚薄不勻,葉緣緊縮向下翻卷,葉面凸凹不平呈“耳突狀”,上部新葉抽出后還產生枯死斑,稱為花葉灼斑;較早發病植株明顯矮化。
(2)發病規律:①氣溫偏高,干旱少雨的天氣發病重;②晚栽的比早栽的煙田發病重;③連作田塊發病重;④管理不當、土層薄,施肥不足的田塊發病重;⑤此病害主要是接觸傳染,大量傳播主要是人們的田間農事操作。
(3)防治方法:①種植抗耐病品種;②培育無病壯苗;③每2-3 年實行一次輪作;④保持田間操作衛生,先操作健株,后操作病株,并及時用肥皂洗手,不在田間吸煙;⑤適時早播、早栽;⑥藥劑防治:用(2萬單位)/(毫升)寧南霉素進行葉面噴霧;也可用0.1%褐藻酸鈉或0.1%硫酸鋅與0.3%尿素相隔3-4天交替噴施2-3次。
?
相關鏈接: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