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市場呈現出“兩快一優”——卷煙銷售快于時間進度,結構提升快于年度規劃,市場狀態優于調控目標——的良好態勢,重回“總量控制、稍緊平衡”正確軌道之后,再加上休養生息的狀態托底,這樣的良好開局、市場表現既在預期之中,也為高質量語境下——圍繞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的行業未來奠定了更多的制度自信與產業自信。
與大盤的量價齊增相對應,各地呈現出“你好我也好”的祥和局面,全國有27個省級市場實現了銷量、結構、收入“三個增長”,有8個省級市場保持了銷量、結構、收入“三個超出平均水平”。這其中,因為銷量目標的游刃有余,讓各地對于結構提升有了更多的主動調控和本位考慮,有把加快步伐往前趕一趕,也有放慢節奏適當緩一緩。
今年的問候語,也從“能完成嗎?”換成了“超了多少?”
在經歷前兩年的諸多不堪深度調整之后,重點骨干品牌實現了集體性地重啟增長,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67.4萬箱、增長3.1%,市場份額達到89.2%,重點品牌同口徑銷量已經超出——2015年——歷史最高水平;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加509.9億元,增長6.5%,市場占比達到94.5%;單箱批發均價同比增加1200元,增長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0元。
尤其“雙15”品牌一改前兩年的頹廢與焦慮,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6.7萬箱、增長2.1%,市場份額達到69.9%,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加366.0億元,增長5.6%,市場份額達到78.8%;單箱批發均價同比增加1300元,增長3.4%,高于重點品牌平均水平2400元。比銷量增長更令人振奮的是,“雙15”品牌一、二類煙實現了同比71.5萬箱增量,市場份額提高個百分點達到84.8%。
事實上,整個重點骨干品牌有且只有——“三紅一白”——有所下降,作為曾經的“大品牌”,主動調控也好,力不從心也罷,甚至于心不在焉,從結構提升一再地無功而返開始,類似的調減早已注定不可避免,結構的掉隊逐漸升級為市場的騰出,在一、二類煙為主體的銷售結構面前,只能目送10萬箱“天子”、8萬箱“荷花”、8萬箱“寬窄”的闊步前行。
除了這幾位的有心無力,其它的一切看起來都很好。
也正因為這樣的皆大歡喜、齊頭并進,讓我們有條件——更有必要——抽離數據的表象來思考和判斷增長的構成以及下一步增長的支撐。比如:到底市場狀態是真的好,還是看起來很好?究竟品牌發展有沒有問題,有哪些問題?仍然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齊,又該如何補齊?這就需要把當前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進一步鞏固好、維護好、發展好。
第一,要防止樂觀情緒的滋生和蔓延。
盡管嘴巴上都很冷靜,也很謹慎,但超出預期的向好勢頭還是很容易讓人不由自主地樂觀起來、放松起來,除了對高質量完成——不僅僅是量化指標上——目標任務缺乏緊迫性,對市場前景、品牌現狀以及問題困難也缺乏敏銳性,滿足于當期指標性的任務完成,甚而延緩、拖沓——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節奏和標準。
另一方面,因為目標任務的相對有底,有些地方熱衷于搞表面功夫、形式主義,尤其打著創新的旗號搞了很多華而不實、形式大于內容的偽創新、為了創新而創新,不僅對于解決具體問題沒有實質意義,同時也讓零售客戶、基層一線有苦難言、苦不堪言,
第二,要進一步鞏固嚴格規范的基礎、堅持稍緊平衡的調控。
從前期“天價煙”、樣品煙的專項檢查來看,歸根到底還是規范問題,蒼蠅不盯無縫的蛋,沒有縫的蛋也不那么容易壞掉。接下來,該完善制度的要抓緊完善,該嚴密流程的要不斷嚴密,該嚴格打表的要始終嚴格。我們這個行業不能出問題,出任何問題都是大問題,一顆老鼠屎不僅會壞掉一鍋湯,甚至還會讓外界產生對鍋的質疑。
當前,尤其要關注和解決“稍緊平衡”過緊的突出問題,有些地方因為前些年的心有余悸而留有余地,這樣的擔憂、顧慮固然可以理解,但從過松到過緊、過快到過慢、過多到過少,對市場、品牌和零售客戶同樣是另外一種傷害,除了貫徹好“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增速合理、貴在持續”的調控方針,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科學性也很有必要。
還有一點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為了做好“天價煙”、樣品煙的迎檢工作——包括各項必要的資料準備和檢查核實——讓一些地方對于生產經營本身的注意力和投入度受到了一定的牽扯,這其中有部分單位精力分配不夠科學、不夠合理的問題,也需要大家更進一步擺正位置、端正態度,不能單純地以迎檢過關,關鍵要把接受檢查與夯實基礎、規范行為、提升能力結合起來。
對于下半年的樂觀預期,在堅持有序推進年初工作會各項工作落實的基礎上,還需要在“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上加快邁出實質性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