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浪網報道 5月31日是第25個“世界無煙日”,也是我國控煙第9個年頭。但控煙成效,十分有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坦言,控煙9年來,中國吸煙率仍居高不下,中國煙草消費量未減反增。目前,中國有3.2億煙民,占全球的1/3;約7.4億人飽受二手煙危害。
中國控煙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報告稱,控煙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煙草企業的強力干擾。比如在政策層面,淡化《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法律約束力,竭力阻撓提高煙草稅和價格,阻止執行“健康警示圖形上煙包”政策;在“科學策略”上,用模糊詞語來降低人們對煙草危害的警惕,研發所謂“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卷煙;利用變相廣告等手段,促進煙草消費,拉攏青少年親近煙草。故而今年“無煙日”的主題便是:“警惕煙草業干擾控煙”。
在控煙問題上,光靠“警惕煙草業干擾”,也很難有多少實效。比“警惕”更緊要的,還是得切實把控煙上升為“國家大事”。
2008年4月,日本政府以法規形式,強制地方和企業定期量度40至74歲人士腰圍,要求40至74歲男性腰圍不得超過85厘米,女性不可超過 90厘米。減肥在日本上升為“國家大事”,是因肥胖導致各種疾病,大大增加了國家醫療開支,更影響到國民整體健康質量和國民素質競爭力。這啟示我們,立法強度和執法力度,直接取決于認識深度。把健康問題視為“國家大事”,才能依法強制性把好事干成。
煙害比起肥胖之害,有過之而無不及,控煙更是“國家大事”。問題是,有多少人將控煙視為“國家大事”?真要把這當“國家大事”來辦,煙草業干擾再大,恐怕也難有大作用。怕就怕“利潤至上”,而不是“生命健康至上”。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煙草業銷售收入超過萬億元,實現利稅7529億元。這個收入確實不小,但煙草業利潤根本彌補不了因吸煙而帶來的健康損害成本。真視“生命健康也是硬道理”,就能排除煙草業干擾強力推進各項控煙舉措。提高煙草稅和價格能控煙,那就趕快去做;法規缺少操作性造成控煙難,那就趕快完善法規;政企不分造成監管不力,那就深化改革消除體制弊端……總之,有什么“干擾”,就排除什么“干擾”。這是考驗執政能力有多強,更是考驗執政為民意識有多強,交出合格答卷是“必須的”。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