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報推出的“向不文明行為說不”欄目,受到市民、網友以及各社區的關注。有社區在治理不文明養犬、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時,提出了創意性治理辦法。
近日,長江路街道對于在公共場所隨手扔煙頭,再次加強了“簡易煙灰缸”的設置,用這種方法來減少市民亂扔煙頭的不文明行為。
在黑龍江路碾子溝客運站路段,每隔兩米就有一個裝煙頭的易拉罐。一個易拉罐,您走兩步就在您跟前,那您扔這吧。一個小動作,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環衛工人
800米設400只簡易煙灰缸
12月5日13時許,碾子溝客運站門前熙熙攘攘。王明旺蹲在綠化帶的護欄旁,小心地將一個剪開口的易拉罐,用細鐵絲綁在金屬護欄上。
王明旺是長江路街道一名環衛工人。去年夏天,長江路街道城區科長袁虎,想出了這個用易拉罐方便行人扔煙頭的辦法。于是,環衛工人們開始在工作中收集易拉罐著手實施。
王明旺說,這個主意讓環衛工人們減少了彎腰撿煙頭的次數。
目前,這樣收集煙頭的易拉罐,在長江路街道轄區黑龍江路、長江路與奇臺路交會處隨處可見。在黑龍江路碾子溝客運站附近,約800米長的人行道上,除了垃圾箱外,綁著400多個收集煙頭的易拉罐,平均兩米就有一個。
王明旺說,碾子溝客運站門口是他們保潔范圍內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收集煙頭的易拉罐兩天就會被塞滿,曾有環衛工人數過,每個裝滿的易拉罐里塞著近40個煙頭。
易拉罐方便了邊走邊吸煙的人順手丟棄煙頭,作用在夏天尤為明顯,一周收集的煙頭,就有100多公斤。
這些易拉罐偶爾會被經過的行人不小心掛掉,但從沒人故意損壞,不小心被掛掉的易拉罐,當日值班的環衛工人會及時補上。
記者體驗
勸導員真的不好當
錢塘江路環衛工人陳祖慶說,環衛工人在勸阻不文明行為時,個別人還不理解,甚至出口傷人。
近日,記者在新華南路體驗了勸導員的工作,正如陳祖慶所說:“真的不好當。”
當日12時許,在新華南路與天池路交會處,一名男子在等待過馬路時隨手將煙頭扔在地上。記者走上前,按照陳祖慶常用的文明用語對這名男子說:“先生,維護城市環境衛生我們人人有責,您不能亂扔煙頭。”男子回頭看了記者一眼,問了句“你是干嗎的?”隨即穿過馬路。
十分鐘后,一名帶著孩子的父親將嘴里的半截煙扔在地上。記者趕緊上前勸阻,男子看了看記者,又看了看孩子,彎腰將煙頭撿了起來,扔進垃圾桶。
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側門附近,一名中年男子等紅燈時從車窗扔出一枚煙頭。記者立刻上前敲敲車窗,提醒該男子不要亂扔煙頭。男子搖下車窗問了句“你誰啊!”隨即搖上玻璃駛離現場。
當日,記者勸阻10名亂扔煙頭的市民,其中只有3人撿起煙頭扔進垃圾桶,其余均未理會或要求記者出示執法證件。
市民建議
勇敢制止公共場所吸煙者
42歲的中學教師鄭先生說,市民勇于對吸煙者說不,是制止煙民在公共場所吸煙、隨手亂扔煙頭的重要環節。
鄭先生說,無論你面對的是領導、朋友還是陌生人,你都應該采取適當的方法告訴他們,你不喜歡煙霧繚繞的環境。也應該大膽地告訴隨手扔煙頭的市民,這樣的行為不對,市民一起行動,一起說不,才能讓不文明行為慢慢減少。
北京路一家單位的內勤劉麗說,經濟處罰只是小額罰款,對有些人起不到警示作用,讓隨手扔煙頭的市民做環衛義工,體驗環衛工的辛苦,可以讓他們“銘記在心”。
家住西山路的曾亮認為,小額罰款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額度。比如在執法人員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增加罰款額度。如不接受處罰,執法部門可給予曝光。此外,執法人員在罰款時,應開具相應票據,這樣更具有法律效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