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光明網報道 再過幾周,北京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如餐廳和辦公室里禁止吸煙以及禁止在戶外、公共交通以及大多數媒體上刊登煙草廣告的法規。如果該計劃獲得成功,中國可能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類似的禁令。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近日報道,大幅度減少吸煙無疑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公共健康益處。但這個計劃可行嗎?
據估計,中國有3億煙民,占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每天平均有約2700人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治療與吸煙有關疾病的費用—更不用說給生產力造成的連帶損失—是相當大的。
不過迄今為止,中國在減少吸煙或有效執行禁煙令方面舉步維艱。事實上,盡管早在2005年就批準加入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中國一直未能兌現到2011年禁止室內吸煙的承諾。而煙草的產量卻不斷增加。
此后,中國的十多個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和廣州—實施了禁煙令。但這些城市在減少吸煙方面沒有多大成效,一方面是因為執行不力,另一方面是大多數中國成年人普遍認為吸煙不會造成嚴重危害。在這種背景下,北京向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處以200元罰款的計劃似乎無法實施。
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么中國政府沒有干脆禁止香煙的生產和消費?畢竟其他國家和地區—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紐約—都已經在大多數公共場所把抽煙變成一件貴得嚇人并且還違法的事情。
為什么中國沒有走上這條道路?原因在于煙草行業提供的就業和收入。在中國消費的幾乎所有香煙都是國有的中國煙草總公司銷售的;實際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煙制造商,年產量約為2.5萬億根香煙,年收入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事實上,煙草收入為部分省級政府很大一部分的預算提供著資金。失去這么多的收入—更不用說會招致3億煙民的不滿—使得禁煙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有一個替代方案,既可以幫助安撫憤怒的公民,又能減少徹底禁煙帶來的稅收損失:電子香煙。由于電子香煙只是加熱尼古丁的溶液,產生可吸入的蒸氣,不會釋放煙霧中具有致癌作用的焦油,所以它們是那些或被迫、或主動減少或停止使用煙草的吸煙者們的理想尼古丁供應產品。
除了比香煙危害小得多以外,電子香煙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產品,是在中國問世的。但是,盡管中國的電子香煙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2013年,深圳市共有約900家制造商,產量占全球電子香煙產量的95%以上—但傳統香煙仍占中國市場的主體。
正如美國外交學會的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最近指出的,“只要1%的中國煙民轉向電子香煙,那就將意味著一個約350萬個電子香煙用戶的市場”。中國煙草總公司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香煙制造商。
一個無煙的中國—可以讓中國從生產力的提高和衛生健康費用的節約中受益—可能看起來像一個白日夢。但只要可靠的電子香煙行業能(給煙民和預算)提供一種替代方案,全國范圍內的禁煙令就會成為一個把夢想變為現實的有意思的方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