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研究機構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的276所中小學校方圓100米范圍內發現626個煙店,平均每個學校周邊100米內有2.3個,最多的有7個。
吸煙危害健康,青少年長期吸煙更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產生嚴重危害,造成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成癮難戒。厲行控煙之策,校園周邊是重點。
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明令禁止在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及其周邊100米內銷售煙草制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此后很多城市都相繼出臺地方政策法規,做出類似規定。這些規定的出臺產生了一定成效,但沒能讓類似現象徹底消失。
“平均每個學校周邊100米內有2.3個煙草店,最多的有7個”,這說明校園周邊控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單靠一紙禁令也不足以自行。唯有執法部門更充分認清吸煙的危害,對違法違規行為常抓不放、嚴密監管、重拳打擊,才能讓一些人產生明確后果預期,從而斷了“打游擊”的心思,不敢肆意妄為。
從2005年《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中國生效算起,中國已依法開展控煙行動10多年。控煙的實際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有人說是煙民眾多、需求巨大,控煙執行不易。其實不然。酒駕尚且能夠得到有效遏制,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禁止在校園周邊賣煙怎么就做不到?說到底還是對吸煙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一種“疾惡如仇”“除惡務盡”的較真精神,在心里把控煙當成無關大局的小事,在行動上往往是“差不多就行”。
控煙不是小事,而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中國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約10萬人死于二手煙暴露導致的相關疾病。堅決控煙是應對煙草危害的良方。在一些地方,煙草相關收入在稅收和GDP中占較大比重,這絕不能佐證煙草產業有什么“含金量”。相反,它恰恰說明一些地方亟須轉變發展方式,加大力度去除GDP里的“煙灰量”。
控煙是中國的國家行動,也是全世界的發展潮流。從非典到新冠肺炎,我們看到了呼吸道疾病對人類的巨大威脅,也更強烈地意識到消除人類健康潛在威脅的極端重要性。健康中國必是無煙中國。控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確定“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為國民健康計,為青少年未來計,為國家利益計,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克除行動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漫不經心,把控煙規定貫穿于日常生活——365天嚴防死守,對不法行為高度警惕、露頭就打、絕不姑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