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十一的預熱浪潮中,電商平臺間的營銷大戰一觸即發,每個平臺都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場年度購物盛宴中大展身手。然而,營銷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爭議,甚至導致顧客流失。近期,某知名電商平臺在代言人選擇上的一次“失誤”,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該平臺選擇了一位在特定群體中極具影響力,但同時在另一部分消費者心中存在爭議的人物作為代言人,結果引發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紛紛選擇退會員、卸載應用,以行動表達不滿。
這一事件,不僅讓該電商平臺陷入了輿論風波,也再次提醒了我們營銷中的“對立風險”。在實體店營銷中,同樣不乏因觸及消費者“逆鱗”而翻車的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探討幾個典型的“對立營銷”案例,以期為零售戶們提供警示。
1.進店直播惹顧客反感
老張做零售三十多年了,別看在當下實體店并不景氣,但老張頭腦靈活,思想非常超前,特別是營銷策略總是做得很到位,但是今年中秋節他做的營銷計劃卻翻了車。
事情是這樣的。中秋節前一個月,老張為了宣傳自己的店鋪和自己代理的一種品牌月餅,他請來了當地非常有名的女主播來助陣。
為了讓直播效果更好,女主播建議老張就在店里移動直播,真實的顧客,真實的場景,讓粉絲看的比較真實,老張覺得這樣挺好,于是,女主播把設備安置好了之后,就開始在店里直播。
剛開始直播的時候,很多顧客感覺好奇,都圍著女主播,本來店面的行走空間就不大,看熱鬧的人都簇擁在一起,擋住了后面購買的顧客,惹得一些著急購物的顧客很反感,有時候還會發生一些爭執。
“看看,這位大姐一下子購買這么多月餅,這是她第二次回購了,這說明這家店經濟實惠,親們還等什么呢?.......”女主播看到一位女顧客正在挑月餅,直接把直播設備對了過去,但是這位顧客不喜歡在直播里露臉,直接把女主播的手機推開,還發了火,扔下購買的商品憤然離去。
老張這才醒悟這次營銷犯了忌,現場直播固然對店鋪宣傳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站在了一些著急購物和不喜歡在直播中露臉顧客的對立面,結果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2.請來樂隊卻擾了民心
小曲以前做鞋業批發,后來自己旁邊的超市店主有事急著把店兌出去,小曲跟愛人商量了,但小曲的愛人有顧慮,“或許不是因為有急事,是因為生意不好才兌出去,咱們接手能干好嗎?”
“死店活人開,你就瞧我的吧。”于是,小曲就把零售店與自己的鞋店整合到一起,她負責剛接手的百貨店,愛人負責鞋店。
有一次,一家飲料品牌代理商準備到店里鋪貨,給出非常優厚的政策,而且品牌方還承諾幫忙請歌舞團到店門口搭臺演唱三天,助力宣傳,小曲聽了后面的營銷政策非常心動,正好可以宣傳宣傳自己新接手的超市,加上馬上氣溫上升也是賣飲料的時候了,可以按政策進貨。
飲料進店,代理商也帶來了小有名氣的樂隊,舞臺音響準備完畢,到了晚上就開始了,勁爆的音樂、高亢的歌聲和嗨翻的現場,引來很多圍觀人的不斷叫好,這場面無疑對宣傳飲料和店鋪有明顯助力作用,但殊不知,超市正好處在三個小區的中間,又距離一個高校很近,小區有很多高考生,嘈雜的聲音直接攪擾了小區高考生及家長們的心,有的干脆直接對超市投訴,有的直接對超市心生抱怨,妥妥的成了與超市的對立面,最后小曲才發現,這次營銷很失敗,真是得不償失。
3.虛假宣傳搬石頭砸腳
大劉開店已經有15年了,憑借聰明的頭腦和勤快的手腳,生意干的穩中上升,大劉擅長做營銷策劃,比如“國慶節的花樣陳列”,“中秋節的桂花酒尋寶”,“春節送禮就送好粥道,父母親朋齊歡笑”等一些節日營銷非常成功,這些營銷策劃為生意助力不少。然而,父親節的一次營銷卻讓大劉很煩惱,因為涉嫌虛假宣傳被消費者集體攻擊,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大劉的店里進了一批散白酒,經過給大家品嘗都說酒質口感都不錯,大劉也放心進貨,為了促進銷量,大劉又發揮自己營銷策劃的特長,恰好趕上父親節,大劉就做了一套宣傳單,上面寫道:“芳香四溢,酒質醇厚,一杯能暖胃,兩杯不疲憊,三杯喝了不瞌睡,不信讓父親來品嘗,喝上一斤都不醉。”
大劉把宣傳單內容發到了微信群里,還找人到市場發宣傳單,結果馬上引發輿論爭議:“誰家子女能舍得讓父親喝一斤酒?”“你讓你爸喝一斤吧。”“本來想買點讓我爸嘗嘗,就沖這個廣告,我也不買了。”
輿論發酵后,大劉剛開始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朋友圈里聲稱只是廣告創意不佳,但消費者并不買賬,紛紛表示,這不是創意差而是虛假宣傳,面對網友的指責,大劉終于意識到了這次營銷策劃翻車了,一句廣告語讓孝順父母的消費者成了對立面,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現在有一句話叫“情緒價值”,當價格、服務、體驗都能滿足消費者的時候,但你沒有照顧到消費者的情緒價值,站在一部分消費者的對立面,那么,這場營銷也是失敗的。
營銷學里有“愛屋及烏”,同樣也有“恨屋及烏”,所以,商家在宣傳的時候,即使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能與消費者形成對立,否則最終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