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平臺上反映稱,小學門口售賣的“勁爽能量棒”感覺不對勁,擔憂小學生是否能吸食此物,有無成癮性。相關圖文內容引起家長廣泛關注,有小學門口店主嘗試后稱“我不進,怕給你們毒死”。(10月27日 九派新聞)
據查,這款“鼻吸能量棒”全名叫“活力勁爽薄荷能量棒”,拆開能量棒的塑料外殼,里面是兩條白色的鼻吸棒。根據檢查其中的成分包含薄荷腦、冰片、木糖醇,樟腦和植物精油,并不包含違法成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產品成分沒有家長擔心的“不對勁”,但這并不能掩蓋此類獵奇零食背后存在的隱患。
雖然從成分構成來看“鼻吸能量棒”是無害的,但是其中的成分如果過量使用依然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其中的樟腦長期或者大量吸入可能會對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導致吸食者出現咳嗽胸悶等情況;此外還有可能造成神經系統損傷、肝臟受損,鼻腔黏膜損傷等意外損傷情況。需要明確的是,小學生正處于自制力較差、身心發育不健全的階段,這類新奇的零食牢牢抓住了他們好奇的天性,再加上他們沒有成熟的辨別意識和身體素質抵抗,更有可能出現過量吸食從而影響健康的情況。
除此之外,這類獵奇零食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背后隱藏的不良行為誘導,精神上的腐蝕與損傷往往是隱性卻又最為嚴重的。這類“鼻吸能量棒”的使用方式是用鼻子對著吸口吸,這種使用動作與毒品和電子煙的吸食具有強烈的關聯性,針對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群體,連禁毒單位都對“鼻吸上癮”的誘導性動作表示擔憂,擔心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他們對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們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
實際上,有關這類獵奇的問題零食早就已經不是孤例了。此前,中小學校園里流行過“香煙糖”,“香煙糖”完全模仿香煙的造型迎合了未成年學生好奇與模仿的心理,甚至有不少中小學生通過“香煙糖”開始嘗試接觸真正的香煙。此外,還有不良誘導更為惡劣的“白粉零食”魔煙爽,學生們通過模仿吸毒的方式食用“魔煙爽”,他們還稱呼這種零食叫做“K粉”或者“吸吸樂”。令人欣慰的是,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教育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查處了“魔煙爽”這類食品,堅決杜絕了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誘導。
誠然,廣大未成年學生群體中蘊含的市場空間是極為可觀的,在這龐大的中小學生市場里分一杯羹成為了生產廠家殫精竭慮的目標。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不顧社會效益、利用中小學生稚嫩的身心和好奇的天性來博取他們的眼球,更不應該在產品中存在不良誘導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跳出“鼻吸能量棒”,這類存在不良誘導傾向的獵奇食品應該給社會敲響警鐘。國家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做到從源頭遏制;學校與家長更需要加強教育引導,維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永遠都是社會的重中之重,需要國家、學校和家庭共同保駕護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