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國控煙行動迎來歷史性突破。隨著上海、陜西、新疆等24個省級行政區全面升級控煙法規,一場覆蓋全國11億人口的無煙革命正以雷霆之勢重塑社會生態。
這場由國家衛健委主導、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公共衛生革命,正以立法突破、價格調控、科技監管和產業轉型為四大抓手,全方位壓縮煙草消費空間,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繼續前進。
3月1日,咸陽市政府與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同步亮出“控煙王炸”——《咸陽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管理辦法》明確將醫院、車站、商場等場所列為全面禁煙區,違者最高罰款500元;而上海新版《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更是開創性地將電子煙納入地鐵禁煙范圍,違法者將被列入“黑名單”。
這兩項新規的落地,標志著中國控煙立法從“室內禁煙”向“全場景管控”跨越。截至3月27日,全國已有254個城市加入“無煙城市聯盟”,44個重點城市實現室內外公共場所禁煙無縫銜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甚至將禁煙區拓展至露天停車場和步行連廊。
國家層面控煙立法雖尚未出臺,但地方立法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也許意味著史上最嚴國家級控煙法規進入倒計時。
除此之外,經濟杠桿也在制約發力。
財稅政策的持續加碼讓低價煙逐漸成為歷史。此前,國家煙草專賣局對20個卷煙品牌調撥價格進行結構性調整,10元以下低端卷煙平均漲價15%,高端品牌價格增幅控制在3%以內。
這種限低促高的定價策略已產生實質影響。中國疾控中心調查數據顯示,低收入群體吸煙率較2021年下降4.3個百分點,價格敏感型煙民日均吸煙量減少2.1支,經濟杠桿的控煙效果持續釋放。
不僅如此,原料端也受到控煙政策深度沖擊。
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3年全省烤煙種植面積較2020年縮減18.6%,12.3萬煙農轉型種植中藥材、食用菌等替代作物。而零售終端加速洗牌,國家煙草專賣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煙草零售許可證注銷數量同比增長23%,傳統煙草專賣店市場份額持續萎縮。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中國控煙行動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系統性和嚴格性。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從立法機關的激烈辯論到田間地頭的產業轉型,這場持續二十余年的公共衛生革命,考驗著平衡各方利益的治理智慧。
站在《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20周年的歷史節點,中國控煙行動已從被動履約轉向主動引領。在這場關乎全民健康的持久戰中,中國正以每年減少100萬吸煙者的速度向2030目標邁進。
而煙草行業的發展革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煙草產品的市場需求正在逐步縮減,在這一過程中,創新成為關鍵,包括開發低害或無害的替代品,如低焦產品、加熱不燃燒產品等,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同時,煙草企業也在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通過品牌延伸等方式,尋求新的增長點。場轉型注定艱難,中國煙草只有跳出傳統窠臼,在尼古丁產業變革中占據主動,打破邊界,才能在產業重構中贏得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