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腳手架與安全網交織的建設一線,建筑工人們揮汗如雨的身影背后,煙草消費行為與法規意識的“斷層”曾長期存在。山東商河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煙草普法進工地”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將普法課堂搬進施工板房,用“工地語言”破解產業工人普法“最后一公里”難題,讓煙草專賣法規成為守護勞動者權益的“隱形安全帽”。
工地休息區的 “真假課堂”
“來,哥幾個歇會兒。這是我剛買的‘名牌’煙,便宜不少呢。”建筑工人李保田正在熱情招呼大家。不遠處的普法志愿者魏春峰趕來,說:“師傅,先別急,我給大家講講怎么鑒別真假煙。您這包煙,我看著包裝顏色有點暗,商標圖案也有點模糊,您看這里的防偽標識,真煙的會更清晰,轉動時還有變色效果。”“是嗎?我之前也買過便宜的煙,感覺味道不對,原來是假的啊。”工人張建平在一旁說道。“對呀,假煙不僅口感差,對身體危害更大。大家以后買煙要去正規的零售點,記得看包裝上的激光噴碼,那是每包煙的‘身份證’,上面有零售戶的許可證號,出了問題能追溯要是發現有賣假煙的,還可以撥打 12313 舉報電話。”
工地生活區的 “法規宣傳”
商河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聚焦建筑工人關心的煙草法規 “冷知識”,以 “案例解析 + 場景還原” 的方式開展差異化宣傳。在工地生活區,針對建筑工人吸煙場景,普法員李正娟發放便攜手冊,并特別強調,解析 “控煙紅線”:“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 建筑工人劉江國連連點頭:“難怪項目部總強調不能在宿舍抽煙,原來有法律依據。”普法人員李正娟還特別強調煙蒂處置的 “雙重責任”:“作為吸煙者,有義務將煙蒂放入指定容器;作為工地一員,發現他人亂丟煙蒂也有權勸阻。”
工地零售店的 “經營體檢”
在工地零售店里,普法員馮太鋒正為店主陳海波開展 “經營體檢”。“許可證需懸掛在收銀臺正上方,不能收在抽屜里。” 隨后,馮太鋒遞過智能掃碼槍:“現在進貨需掃碼登記,單次超過 50 條即視為批發,將面臨相應處罰。” 陽光透過防塵網,在《零售戶規范經營承諾書》上投下斑駁光影,店主陳海波特意用紅筆在 “禁止向學生售煙” 條款下畫了重點線。商河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已在7 個建筑工地開展此類普法活動16 場,發放《建筑工人法治手冊》200 余冊,帶動了工地周邊零售戶規范經營率提升。
當鋼筋水泥的建筑工地遇上“會說話”的普法手冊,當塔吊林立的作業現場響起煙草法規宣講聲,一場普法行動,正以最貼近產業工人的方式,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從條文走向實踐,為千萬建筑工人撐起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晴空”。?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