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害健康”,這六個字在煙盒上已堅守數十年,也是校園禁煙宣傳的常規標配。然而在現實中,每年仍有大量青少年在好奇心驅使或社交壓力影響下,點燃人生第一支煙。問題不僅出在宣傳口號本身,更在于傳統宣傳方式與青少年認知心理之間存在巨大斷層——兒童難以將抽象的健康風險轉化為約束自身行為的準則,而成人世界也未能提供有效的認知“翻譯”。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包括煙草營銷的深度滲透、監管執行的諸多漏洞,以及家庭社會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
成人習慣運用嚴謹的法律條文、抽象的化學危害理論和嚴肅的監管術語來傳達禁煙信息,但這些內容對于心智尚未成熟、認知能力有限的孩子們來說,猶如天書般晦澀難懂。他們無法從這些生硬的表述中,真切感受到煙草對自身健康的威脅。
當下,“奶茶杯”“可樂罐”“小熊軟糖”等偽裝成潮流玩具的“三無電子煙”在暗處悄然涌動。它們憑借時尚的外表,成功吸引了眾多未成年人的目光,被孩子們當作新奇的“潮玩”,讓他們毫無防備地陷入煙草的陷阱。在2025年暑期開展的“未成年人零觸煙”專項行動中,杭州煙草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關鍵問題,將核心精力聚焦于“翻譯”二字。他們巧妙地把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將化學危害融入到緊張刺激的游戲中,把監管動作演繹成親切友好的伙伴式提醒。
杭州煙草的志愿者們深知,單純地呵斥“這是毒品”,不僅無法讓孩子們信服,還可能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于是,他們別出心裁地將情景劇搬進課堂,通過“視覺沖擊”“實驗警示”“互動引導”三個精心設計的場景,為孩子們揭開偽裝電子煙的真面目。通過這三段式的“翻譯”,孩子們終于明白,“三無電子煙”的本質就是“陷阱盲盒”,危險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實可感、令人膽寒的存在。
官方舉報熱線12313,對于成年人來說,是一個熟悉且重要的維權渠道。然而,對于充滿童趣和幻想的未成年人而言,這個數字組合顯得過于冰冷和官方,難以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杭州煙草為了打破這一困境,充分發揮創意,通過趣味視頻、典型案例、現場問答等多種形式,科普煙草危害及舉報途徑,引導青少年遠離煙草侵害。同時,采用家校社聯動、短視頻、漫畫等形式宣傳12313熱線,讓孩子們聽懂禁煙的真正含義,并將其牢牢記在心中。
為提升未成年人參與度,杭州煙草在專項行動中設立舉報獎勵機制。對有效線索提供者發放定制文具套裝(含控煙主題筆記本、筆袋),并授予“控煙小衛士”電子證書,該證書可計入學校社會實踐學分。暑期累計收到66起涉未成年人煙草投訴,其中32起來自學生,占比高達48.5%。這一數據充分證明,“翻譯”后的舉報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孩子們真的把舉報當成了一項自己的任務,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禁煙行動中來。
如何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煙草管控規模數據?杭州煙草在少年宮展覽中嘗試進行數據實體化“翻譯”。他們對卷軸比例尺進行修正,將20888條違法卷煙轉化為日常可感的參照——若每條煙首尾相接,長度相當于錢塘江大橋往返3次(以每條煙長20cm計,總長4.18公里);對互動屏進行科學性改造——按下按鈕播放真實執法短片(如某文具店“奶茶杯”電子煙被查沒過程),結尾顯示“累計保護500名青少年免受侵害”,而非機械地遞減數字;對危害進行量化補充——增設“尼古丁實驗區”,將查獲卷煙尼古丁總量(約208克)兌入魚缸,對比魚群在尼古丁溶液與凈水中的存活率。此類設計規避了虛幻的控制感,將數據轉化為可量化的目標,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煙草危害的嚴重性。
不做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提供有效認知的“翻譯”者。聽得懂,才做得到。當孩子們真正“聽懂”了禁煙的宣傳內容,他們才會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煙草的危害,從而主動遠離煙草。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成為禁煙行動的小小宣傳員,反向監督身邊的成人世界,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禁煙的良好氛圍。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