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上海一位孫女士的操作,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她先是大義凜然地投訴“魯迅夾煙”墻畫“誤導青少年”,呼吁換圖,儼然一副公益控煙代言人的模樣。
結果轉頭就被扒出:她的微博根本是個“尼古丁袋”推廣基地,簡介里還明目張膽寫著:“煙草電子煙out,只可‘尼古丁袋’”……
好家伙,原來所謂“為愛發聲”,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帶貨陰謀?
“正義使者”的人設,崩得有點快
孫女士最初發聲時,確實迷惑了不少人。她說魯迅手中的煙可能帶壞孩子,要求撤換這幅經典墻畫——聽起來挺正能量是吧?
可惜,戲演得太投入,容易穿幫。
網友很快發現,她根本不是啥“控煙志愿者”,而是個不折不扣的尼古丁袋推廣賬號。一邊打著控煙的旗號反對吸煙,一邊瘋狂安利另一種尼古丁產品……這波雙簧唱得,簡直自帶打臉BGM。
尼古丁袋,到底是什么來路?
你也許好奇:尼古丁袋又是什么新型“神器”?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含尼古丁的小袋子,放在牙齦處吸收,號稱“無煙無塵”,但依然有成癮性。
更要命的是——這玩意兒目前在國內根本沒有合法身份!生產、銷售、推廣統統涉嫌違法。
醫生們也緊急提醒:尼古丁袋健康風險不明,還可能吸引青少年嘗試,根本不是官方認可的戒煙方式。
說白了,這就是個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隱形煙”。
比違規推廣更可怕的,是消耗公眾信任
孫女士這波操作,傷害性不小,侮辱性更強。
她消費了公眾對“控煙”話題的天然信任,把健康倡議變成營銷工具。
很多真正想戒煙的人,很可能因為這類虛假宣傳,誤入另一個健康陷阱。
而這種行為,也在無形中破壞著我們原本就艱難的控煙環境——讓真正有意義的控煙倡議,反而被質疑、被嘲諷。
煙民該如何理性選擇?
這件事也給我們提了個醒:無論是傳統煙、電子煙,還是什么“袋”,只要含尼古丁,就都有健康風險。
如果你有吸煙習慣,起碼要做到三點:
認準合法產品,不碰來路不明的“黑科技”;
尊重他人,絕不在禁煙場所吸煙;
若真想戒煙,請走正道——找戒煙門診、用正規藥物,別信“偏方”。
孫女士的賬號雖然被封了,但她帶來的討論卻沒停止。
我們反感的不只是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行為,更是對健康話題輕浮消費的態度。無論是戒煙還是控煙,都是一件需要嚴肅對待的事——它不應該成為任何人收割流量的工具。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