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有"城市綜合體",但不一定知道"煙葉產業綜合體"。然而在貴州煙區,已經有了31個行業煙葉產業綜合體。
煙葉產業綜合體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是如何建設運營的?對當地農戶帶來哪些變化?......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從2019年就開始探索建設煙葉產業綜合體。近日,筆者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坪壩煙葉產業綜合體一探究竟。
硬件支撐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行走在林口坪壩煙葉產業綜合體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一條條產業道路鑲嵌在連片的土地中。路的一側是長勢正旺的烤煙,另一側是已經成熟的蓮花白。在綠油油的農作物中,滴水灌溉管網隨處可見。不遠處,一個彩鋼瓦蓋的建筑分外醒目,那就是綜合體里的冷庫和烘干房......
烤煙產業設施設備綜合運用,黔西南興義市局(分公司)岔米煙葉產業綜合體內育苗大棚用于種植西瓜,充分利用閑置育苗棚,發揮閑置設施設備最大價值
打造煙葉產業綜合體,首先要完善基礎設施。林口鎮黨委政府與當地煙草部門積極協調各類資源,不斷完善各種農業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
要想富,先修路。在煙草公司的資金支持下,林口鎮政府緊扣產業發展要素保障,加快產業道路建設,在大山中,修建了縱橫交錯的產業路。"產業路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林口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吳言綱介紹,該鎮目前已修建產業道路40余公里,覆蓋4000余畝土地,受益群眾近2000戶。
2022年6月16日,貴州省大方縣沙廠煙葉站煙農正在進行移栽后補苗工作
"有了產業路,我們的土地租金也上漲了,以前每畝300元都沒有人要,現在可以租到每畝600元。我家土地租金就達到3000元。"村民嚴武高興地說,"現在我們種煙種蔬菜都方便多了,車子直接開到田間地頭。"
產業發展還需要可靠的水源。為了有效解決干旱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林口鎮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在連片區域實施灌溉工程,鋪設滴水灌溉管網20公里,覆蓋1500畝土地。
集中育苗是農業產業發展規范化的基本要求。為此,林口鎮建成一個占地20余畝、可同時育苗500萬株苗的蔬菜育苗基地。
為了滿足農產品的儲藏、保鮮和銷售,林口鎮建設了一個容積為5000立方米的冷庫,可儲藏蔬菜2000噸,有效助力了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生長的羊肚菌
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后續需求。為滿足農產品加工需求,林口鎮不但建有集中生物質顆粒烤房90間,還建成一個占地600平方米烘干房。烘干房安裝了10臺烘干機組,每日可烘干辣椒、花椒等產品50噸以上,為農產品增值提供有力保障。
“保鮮冷庫和烘干房的選址不但有區位優勢,交通條件也十分優越。”吳言綱告訴記者,從冷庫上夏蓉高速才2公里,連接高速的道路是12米寬的雞鳴三省大道。
設施裝備是綜合體建設的硬件支撐。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生產集約、作業高效、綠色發展方向,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向綜合體傾斜,圍繞煙葉主業需求,修復完善育苗、烘烤等設施設備,滿足煙葉生產基本需求。同時積極爭取政策,在綜合體內開展高標準煙田建設,加大現有成熟機械配置和推廣力度,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推動力量 培養新型經營主體
穩定的土地是綜合體建設的基礎。如何將分散在農戶手中的零星土地統籌起來,實現農業產業發展規模化和集約化?林口鎮鎮黨委成立了鎮級合作聯社。鎮村干部到群眾中說透道理、算清賬目、統一思想,取得群眾支持后,對全鎮百畝以上連片區域,以每畝600元的價格組織集中流轉。
“在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下,鎮合作聯社共租賃3950畝土地,支付租金237萬元,平均每戶土地租金收益近1800元。”吳言綱給記者算賬,除了土地租金收入,農民還可在基地上務工,每畝地每季需要勞動力成本投入800元左右,兩季需要1600元,每年勞動力投入成本近630余萬元,在基地務工人員涉及300余戶,務工人員家庭年均增收2萬元左右。
吳言綱還說,在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務工人員也積累了一些種植技術、生產管理經驗,轉變了觀念,為成為職業農民奠定了基礎。
黔西南州白碗窯岔米綜合體煙地
有了地,還要有經營主體。林口鎮通過深入考察、積極對接,尋找到一批有發展意愿、有經濟能力、有責任擔當、有農業情懷的經營主體,與鎮級合作聯社簽訂土地集中返租協議。返租土地租金為每畝700元。現在已經有張豐榮酸菜廠等6家經營主體與鎮合作聯社合作。
新型經營主體是綜合體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貴州在打造煙葉產業綜合體中,著力培養三種新型經營主體。首先,加快培育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和種植型合作社等為重點的新型種煙主體,推動煙葉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和職業化發展。其次,積極引進農業公司等為主的配套產業經營主體,引導建設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基地,推動配套產業高效穩定發展。再次,大力培育以產業工人隊伍為主的新型服務主體,統籌產業用工需求,合理配置勞務隊伍,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拓展專業服務范圍。
核心要素 產業輪作融合發展
經營主體種什么農作物?這需要科學合理布局產業發展。鎮合作聯社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同時做好產業發展的規劃布局,形成煙葉種植、蓮花白種植、鮮食玉米種植和花椒種植等基地,確保優質土地資源長期穩定、高效利用,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和規范化發展。
產業融合發展是綜合體建設的核心。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穩定煙葉種植的前提下,在配套產業選擇上,堅持生態、綠色、中高端定位,充分挖掘地方歷史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建立穩定的“煙葉+”種植制度,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特色化發展。
規模化輪作、產業融合發展是綜合體的標簽,有的社區發動群眾種煙。
“這里有成片的高標準土地適合機械化作業,而且租地方便,產業路、集中烤房、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在種植過程中有專業技術支撐、每年可以拿地上百畝,2000元每畝的純收入隨便就能實現,而且土地容易租出去種二茬農作物。”現年31歲的嚴元宏是村里的種植能手,也是村里90后的種煙模范,2021年種植的煙葉畝產值達5625元,利潤6萬余元。
“煙葉種植需要輪作,這樣不但保護了土壤,而且煙葉長勢會更好,不容易發生病蟲害。”林口煙葉站站長沈宗虎告訴記者,種植了煙葉的土地因為氮磷鉀比例非常協調,種植二茬作物可以增產20-30%,在土地轉租中很受其他市場經營主體歡迎。
林口鎮林光社區蔬菜種植基地主要采取輪作方式種植青菜、煙葉或鮮食玉米和蓮花白。不但如此,林口鎮還引進了一家酸菜加工廠,加工廠還配套建設了冷庫,冷庫可冷藏1000噸酸菜。
煙稻輪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煙稻病蟲害,還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煙農增收
"酸菜加工廠每年10月向合作社租用土地種植青菜,次年3月開始收青菜進行酸菜加工,然后將加工后的酸菜真空包裝進入冷庫,一年四季都在銷售,酸菜主要銷往貴州各城市的羊肉粉、牛肉粉早餐店。"酸菜加工廠負責人張芳榮告訴記者,酸菜加工廠收完青菜后,將土地交回合作社返租給其他經營主體種植煙葉,或者鮮食玉米、蓮花白,"土地一年都不會荒廢。"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呈現出勃勃生機。據悉,圍繞平臺管理好、設施配套好、產業組合好、市場銷售好、煙農收益好"五好"目標,全省31個行業煙葉產業綜合體畝均綜合產出高達8000元以上,高出其他種植業產值近一倍,重點環節專業化服務和機械化作業率分別達85%、70%以上,試點內產業體系健全完備,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服務體系更加高效,農戶收入持續增加,煙區煙農穩定發展。據悉,"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力爭累計建設50個以上行業綜合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