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搶種爭分秒,秋到忙時貴后先。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煙葉收購站關閉煙葉收購系統,標志著夷陵區首年雪茄煙葉收購工作圓滿結束。
截至目前,共收購雪茄煙葉近15000公斤,收購均價達到46.03元/公斤(不含補貼),當地煙農總收入超70萬,完成市煙草公司下達的收購計劃。
小小煙葉為何能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這離不開夷陵區打造“雪茄之都”的決心與布局。2022年初,夷陵區規劃在上洋村建設標準化雪茄煙原料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總投資約400萬元,試種植60畝雪茄煙葉,規劃占地5800平方米,建設12棟五連體共60間標準化晾房及256平方米發酵庫房,2022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2023年,為筑牢產業基礎建強基地,夷陵區持續開展項目二期建設,穩定種植規模170畝,新建晾房100間,培育職業茄農3-5戶,熟練操作工30-50人。
今年,上洋村雪茄種植基地已順利通過雪茄煙試種區專家論證。市煙草局成立“晾曬煙研究所”,組建雪茄煙生產研發團隊,承擔實施省煙草公司雪茄煙項目4個、晾制項目2個、發酵項目2個,重點開展雪茄煙茄衣品種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著力將上洋村打造成湖北中煙三峽卷煙廠優質茄衣供應基地。
黃花鎮人大副主席王雙婷介紹,計劃2025年在上樣村建成千畝雪茄煙葉種植示范基地。
今年9月,夷陵區被授予“雪茄之都”稱號。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六個一”建設,即一個雪茄生產基地、一個雪茄洞藏、一家雪茄研究院、一所雪茄主題公園、一條美食風情街、一次招商推介會。
雪茄煙葉種植基地落地上洋并非偶然。種植雪茄煙葉要求在海拔900米以下,上洋村的海拔一般在550米左右,氣候、溫照和光線都十分適宜煙葉。20世紀90年代上洋村就有種植烤煙的歷史,當地村民、合作社和村委會對雪茄煙葉種植工作較為熟悉,深知種煙益處,且有一定的技術認知。
今年5月初,上洋村進入煙苗移栽的黃金關鍵時期。在上洋村的雪茄煙葉種植基地,煙農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在田間忙碌著,身后一條條覆蓋著塑料膜的溝壟,呈現出一道產業發展的新景象。
“煙苗要深栽,這樣煙苗莖稈更容易長出不定根,培育發達的根系,促進煙株的生長,提高煙葉產量和品質。”技術人員在一旁細心指導。
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和歷史淵源,加上當地辛勤勞作的煙農與專業技術人員的協助指導,今年的雪茄煙葉迎來了好收成。
自6月底開始,宜昌市煙草公司夷陵營銷部黃花煙葉站對上洋煙區150畝雪茄煙進行采收晾制。一片片煙葉被串起吊掛在晾棚里,靜待風的吹拂,由青轉褐。10月23日,上洋村煙葉收購站全面開秤收煙,150畝新鮮雪茄煙葉搖身一變成為“黃金葉”。
雪茄煙葉從種植、采收到收購,其中的每個環節都為上洋村村民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回報。
以前村民們種植傳統作物,勞動強度高、收入低,種植雪茄煙葉后,直接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每畝煙葉產量約100公斤,收入可達5000—15000元/畝。雪茄煙葉種植戶文銳成表示,他今年種植了60畝煙葉地,畝均收入達5000元以上。
為推動雪茄煙葉種植快速發展,夷陵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積極對接上級主管部門和夷陵區政府,為煙葉種植戶爭取政策和資金,消除種植戶的后顧之憂。據悉,今年產后補貼煙農5.6萬元。
此外,上洋村村民還通過流轉土地、就近務工盤活資源,增加經濟收入。
“村里發展煙葉產業,我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 一個月1200元,既能照顧到家里,又能補貼家用,以后學到技術了還可以自己申請種植。”村民馮安珍高興地說道。
“上洋的煙葉種植有效盤活了上洋村的剩余勞動力,帶動村里50歲以上的留守村民就近就業。”夷陵區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副經理陳錦霞說道。
從嬌嫩的雪茄綠葉到成熟的金棕色,小小煙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葉”。
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旅游旺。
上洋村作為“國家森林鄉村”、省級“生態村”、省級“綠色示范鄉村”、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自然資源優勢明顯。
今年,黃花鎮積極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將上洋村作為示范創建重點,在兩花路沿線植入雪茄文化元素。
同時,該鎮不斷提煉文旅內涵融入產業發展,打造兩花路“品雪茄、賞櫻花、吃農家”精品旅游線路,推介夷陵“雪茄之都”美譽,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品質。
夷陵區煙草專賣局作為上洋村幫扶聯系單位,今年上半年, 向上洋村定向捐贈30萬元,用于特色農業產業種植基地項目建設;11月中旬,該局積極向上爭取幫扶資金,再次申請捐贈資金20萬元,用于上洋村特色產業基地配電系統及和美鄉村建設。
目前,兩花路兩河口至煙葉種植基地約15公里已完成道路刷黑和道路兩邊綠化,上洋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