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濰坊安丘市柘山鎮,有這樣一戶煙農,丈夫勤勞憨厚,妻子賢惠樸實,夫妻倆配合默契、勤勞能干。丈夫叫李興,35歲,妻子叫劉田田,36歲。早就聽聞他們夫妻倆返鄉攜手種植煙葉的故事,日前,通過現場交流,確實讓筆者感受到夫妻倆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烈責任和不懈追求。
圖為優美的煙田生態
返鄉創業,攜手種煙不懈怠
“煙田是柘山煙站幫著俺們流轉的,生產技術也是煙站靠上指導。2023年我們是第二年種植煙葉,有第一年種植積累的一些經驗,輕松多了。”見到筆者,劉田田打開了話匣子。
炎炎的烈日炙烤著大地,移栽后的煙株已經還苗,挺拔著從地膜中探出頭來,一抹抹的新綠蜿蜒而去,與遠山的樹林映襯著。站在煙田里,太陽烤得皮膚都有些疼,劉田田顧不了這些,她用手遮了遮衣帽,時而蹲下身去查看移栽后的煙株長勢,時而用土塊壓壓沒有封嚴的地膜邊角。她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原本今天可以歇一天的,煙葉移栽這段時間也把她和丈夫忙壞了,丈夫的確想歇上一天,舒舒坦坦地睡個懶覺,可一早硬是被妻子催促著干了起來。就夫妻倆而言,妻子劉田田更像一位勝券在握、胸有成竹的指揮官,而丈夫李興更像一名不打折扣、服從指揮的士兵,不過兩人配合得異常默契。
“這幾天的氣溫偏高,咱們這邊水源相對短缺,所以要抓住封埯的時機,盡量多澆些水,再封好埯,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因水源短缺可能對煙葉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東古廟村村東的煙田里,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柘山煙站煙技員范國勇一邊查看煙株長勢一邊向劉田田說,“另外病蟲害防治咱們也不能放松,要逐地塊多轉一轉,發現問題請隨時給我打電話。”
原來,劉田田與丈夫曾經外出打工,開過商店、送過啤酒,做過多種生意,開商店的波波折折、送啤酒的資金壓力,讓她積累了經營管理的諸多經驗。考慮到對父母照顧不上,夫妻倆便決定選擇返鄉種植煙葉。“種植煙葉風險小,種植效益也穩定。育苗不用我們煙農自己操心,煙田地塊都是煙站幫著流轉,煙站還給提供各環節的技術指導,他們的服務很用心、很到位。”談起轉行種植煙葉,劉田田感激地說。
并肩實干,精細管理勇爭先
日子需要一天一天地過,煙葉生產更是如此,生產經驗也需要一天一天地去積累、去總結,在經驗總結中不斷提升。
“居家過日子要定個目標,煙葉生產是我們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和丈夫一起商量,也定了一個目標。只要管理再精細些,這個目標就一定能夠達成。”對2023年的煙葉生產,劉田田和丈夫有著自己的打算,“煙葉生產全年純收入目標既不能太低,低了沒吸引力,也不能太高,目標太高夠不著,也不現實,會挫傷積極性。”
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劉田田下足了功夫,將全年的煙葉生產投入分環節、分節點進行細分,流轉土地需要多少錢、冬耕深挖需要多少錢、移栽前的起壟施肥覆膜等需要多少錢、煙葉大田管理和采收烘烤需要多少錢,自己手中有多少,還需要準備多少,她做到了心中有數。
在劉田田看來,煙葉生產該投入的就要投入,該節省的就要節省,只有足夠的生產投入,才能保證煙葉的正常生長,如果因為節省成本費用而不舍得投入,勢必會影響煙葉質量和生產效益。
“聽煙葉生產技術員說,種植煙葉關鍵要用心,平常就要多到地里轉一轉、看一看,有什么問題能及時發現。”劉田田笑著說,“對這些煙株,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種植煙葉貴在用心,只要用心管理了,只要精心落實了,只要努力付出了,煙葉生產效益肯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圖為劉田田正在用心封埯
為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劉田田和丈夫無論是煙葉移栽還是大田管理,無論是采收烘烤還是初分加工,每一項技術、每一個環節夫妻倆都非常用心,通過全身心的努力和投入,贏得了較好的煙葉種植效益。
面向未來,夫妻倆鉚足了干勁,繼續并肩實干勇爭先。衷心祝福他們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美好。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