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七月的煙田,微風輕拂,大片的烤煙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似是綠色的海浪,無人機在空中精準噴灑農藥,培土機、封頂抑芽一體機在煙葉中耕管理環節替代了人工作業。
煙田外,煙農掏出手機在“香葉智農平臺”購買需要的機械服務,訂單式“托管服務”已經成為煙農“新生活”中的日常。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在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看來,加快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促進煙葉生產提質增效,是推動尋甸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尋甸縣雞街鎮恥格連片區移栽機作業。趙平 攝
以機適藝提質增效
尋甸縣作為昆明市烤煙種植規模最大的縣區,而烤煙移栽是尋甸煙區機械化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為此,2024年,尋甸縣局(分公司)重點發力,努力打通烤煙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來,我們高度重視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減輕煙農勞動強度,推動煙葉生產提質增效。”尋甸縣局(分公司)負責人侍信說。
四月下旬,在尋甸縣雞街鎮恥格煙葉種植連片區,理墑機、移栽機、覆膜機等實用、便捷、高效的煙用生產機械輪番登場,構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一行行種煙地換上了新裝,褶褶發亮。
“理墑、打塘、移栽、覆膜,這些都靠農機完成。”恥格村煙農黃天寶今年用上了北斗導航農機自駕儀,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種煙多年的他直言,從來沒想過拖拉機還能根據設定好的工藝標準“自己干”。
黃天寶是一名有著20多年種煙經驗的煙農。據他介紹,前兩年大型拖拉機理墑需要提前拉線,今年用上自駕儀可以省去拉線環節,拖拉機自動行進、自動對行、自動避障,理出的煙墑又直又飽滿,進一步避免因人為操作不當而導致煙墑扭曲不達標。
“今年我們還在恥格連片區示范推廣300畝機械移栽,移栽機帶有動力和自平衡系統,作業效率是人工移栽的10倍以上,實現了機械移栽作業新突破。”雞街煙站站長李順說。
時下正值煙葉大田管理的繁忙時節。近日,在尋甸縣倘甸鎮竹園連片區,煙農們用上了“封頂神器”,
“前些年每到封頂抑芽環節,總是擔心操作不當,現在用上了‘封頂神器’,既節省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效率。”煙農李世良滿意地說。
煙農潘剛點點頭,回應道:“真是‘神器’啊,自帶的封頂剪還有消毒功能!”
封頂抑芽是煙葉田間管理的重要一環。近年,煙草打頂和抑芽劑施用一般采用人工方式進行,存在機械化程度低、費時費工等局限性。此外,人工杯淋還易導致煙葉農殘超標。
尋甸縣倘甸鎮竹園連片區封頂抑芽一體機作業
據尋甸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管理股負責人饒清琳介紹,封頂抑芽一體機只需4秒鐘,即可完成單株打頂和定量抑芽工作,相比人工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畝均減少用工數量2.5個。除此之外,刀片消毒、精準施藥等功能能夠有效防止上部葉病蟲害和農殘超標。
小到北斗導航自駕儀,中到打塘、封頂抑芽機,大到機耕、拔桿大機械,尋甸煙區以創新為導向,農機農藝融合不斷取得新突破。
以服促融 惠農利農
如果說全程機械化打通了尋甸煙葉高質量發展的經絡,那么機械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則進一步強健起煙葉生產標準化的筋骨。
在春耕備耕的時節,功山鎮沙溝村煙農周光洪農家肥堆捂后便掏出手機,在“香葉智農平臺”購買了大機械機耕服務。很快,烤煙種植合作社收到訂單服務,隨后調度相應的農機手前往約定區域開展作業。
“農機服務不但操作便捷,而且服務更到位、價格更優惠,比以前我到處和別人借機械節省下不少錢。”周光洪對托管農機的服務模式贊不絕口,“現在,我還是一名機耕手,雙份收入讓種煙越來越有賺頭。”
為進一步完善專業化機械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尋甸縣局(分公司)全面實施以煙農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機托管服務模式,在煙田機耕、打塘、覆膜、植保等用工多、強度大的生產環節,整合全縣農機資源,以區域化、專業化、一站式的服務讓煙農共享機藝融合發展成果。
為進一步降本增效、惠農利農,尋甸縣局(分公司)推行機械化作業“套餐式補貼”模式。
功山鎮化香箐村煙農彭蕓說:“去年我在連片區種了30多畝烤煙,理墑、打塘、覆膜都是機械化,每畝算下來補貼了105元,比我往年栽煙每畝省了70元,真是省時省力又省錢。”
農機一小步,農業一大步。
近年來,尋甸縣局(分公司)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2024年,全縣推廣大機械機耕+機械中耕8.26萬畝,機械覆膜3.07萬畝,機械打塘2.64萬畝,機械封頂抑杈0.6萬畝,機械拔桿0.86萬畝,無人機植保4萬畝,機械化綜合使用率提高至58.05%,畝均用工從25個降到了16個,成本較傳統種植方式降低約700元,推動煙葉生產向高效作業、輕松種煙邁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