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攀枝花市鹽邊縣新九鄉的田野上,金黃的玉米地與翠綠的煙田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當地推行的“糧煙協作”模式,通過“玉米+烤煙”輪作,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更讓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照進現實。
新九鄉踏鲊村烤煙前茬作物(玉米)整體種植情況
清晨五點,踏鲊村還籠罩在薄霧中,煙農王大美已背著竹簍踏上蜿蜒的田埂。露水沾濕了她的褲腳,她卻渾然不覺,彎腰將一穗穗飽滿的玉米掰下裝車。望著堆積如山的玉米,幸福的笑容在她臉上綻放:“以前只種烤煙,土地利用率低,今年試著在煙田前加種玉米,沒想到收益提高了不少。”
過去,新九鄉踏鲊村的煙田冬季撂荒,開春直接種烤煙。2024年,源于對土地資源使用最大化的深度思考,在縣煙草公司的鼓勵下,煙農開始嘗試在烤煙種植前加種一季玉米,既填補土地閑置期,又為家庭增收探路。然而,初期玉米銷路不暢、秸稈處理困難等問題,讓不少農戶陷入“豐收的煩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縣煙草公司積極與縣供銷社對接,經過縣供銷社牽線搭橋,形成了訂單銷售模式:玉米還未成熟便已鎖定銷路,成熟后直接裝車發往各地市場。同時,將以往廢棄的玉米秸稈作為優質青儲飼料出售給養殖場,實現了二次增值。望著已裝車的玉米,王大美感慨道:“從‘賣糧難’到‘產銷旺’,現在連秸稈都成了‘致富料’!”
?王大美家烤煙前茬作物(玉米)田間長勢
據了解,今年,王大美通過種植玉米20畝,實現烤煙輔業增收6.6萬元。
玉米收獲后,新一輪勞作迅速展開。5月初,與王大美收割完玉米的煙農們正開著拖拉機忙著翻整土地,黝黑的泥土泛著新翻的光澤。指著剛剛翻整好的土地,煙技員張天桂介紹道:“種植玉米后的煙地翻耕后,土壤更松軟,肥力也更足,今年烤煙長勢肯定好!”
2024年,踏鲊村玉米畝產達3000斤,畝產值3300余元。今年,玉米種植面積擴大至300畝,預計實現輔業增收99萬元。糧煙協作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種植局限,實現了“一地生雙金”,成為了當地煙農致富增收的強勁引擎。隨著這一模式的深入推進,新九鄉踏鲊村的土地正煥發著新的生機。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