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耕地質量總體偏低。同時,長期單一種植模式導致土壤退化、病蟲害加劇等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背景下,糧煙融合應運而生。
在云南曲靖,傳統的煙草連作導致土壤中青枯病、黑脛病等土傳病害頻發,農藥使用量逐年增加。當地農業部門2019年的測試顯示,連續種植煙草5年以上的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26.7%,速效鉀含量降低38.4%。這種情況在全國多個煙區普遍存在,亟需創新種植模式。
于是,一場以“糧煙融合”為核心的變革悄然發生。這種創新模式通過將糧食作物與煙草作物科學結合,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糧煙融合”通過科學的輪作制度,實現了“以地養地、用養結合”。典型的“煙-稻”輪作模式中,水稻生長期間的水淹環境能有效抑制煙草病蟲害,而煙草種植后土壤中殘留的鉀元素又有利于水稻生長。這種互補優勢使得糧煙融合成為破解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
一、“糧煙融合”帶來的多重效益
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在貴州省遵義市,通過推廣“煙-稻-油菜”三年輪作模式,實現了“一田三收”。根據當地農業農村局202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項目區畝均產值達1.2萬元,比傳統單一種植模式提高45%;農藥使用量減少32%,化肥使用量減少28%;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100元。
生態效益明顯改善
湖南省郴州市的監測數據表明,實施糧煙融合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升0.3個等級。病蟲害發生率下降35%以上,天敵種群數量增加40%。特別是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方面,性誘劑、殺蟲燈、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已達75%以上。
社會效益持續顯現
河南省南陽市通過建立“煙草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模式,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38個,帶動2.3萬戶農民參與“糧煙融合”生產。當地成立專業服務隊126支,提供統一育苗、機耕、植保等服務,機械化作業率達70%以上,有效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二、“糧煙融合”的產業意義
“糧煙融合”為煙草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通過輪作模式,煙葉質量明顯提升。云南省煙草專賣局2023年的檢測數據顯示,“糧煙融合”區上等煙比例達68.5%,比傳統種植區提高12.3個百分點;煙葉鉀含量提高0.3個百分點,煙堿協調性更好。這不僅提高了原料保障水平,也增強了中國煙草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糧煙融合”的創新實踐還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其不僅探索出了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協調發展的新模式,為解決“糧經爭地”矛盾提供了方案;還創建了“以工補農”的新機制,通過煙草產業的帶動,反哺糧食生產。據統計,全國煙草行業每年投入10多億元資金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00多萬畝。
“糧煙融合”還推動了農業技術的集成創新。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研發的“煙草-玉米間作防風減災技術”,使風害損失率從15%降至5%以下;“水稻-煙草水旱輪作控病技術”使青枯病發病率從30%降至8%以下。這些技術創新不僅適用于“糧煙融合”,也為其他作物輪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當下,“糧煙融合”模式符合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一方面,通過輪作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另一方面,煙田保育等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有利于保護土壤生態環境。此外,綠色防控綜合治理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 。
最后,“糧煙融合”模式帶動了糧食生產、煙草種植及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為農村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勞動力回流。同時,農民收入的增加也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糧煙融合”的未來路徑
盡管“糧煙融合”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挑戰:一是技術推廣體系有待完善,二是利益聯結機制需要加強,三是政策支持體系仍需健全。
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加強科技創新,完善不同生態區的技術模式;推進規模化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健全服務體系,強化產銷銜接;完善政策保障,建立長效發展機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糧煙融合”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通過“以煙促糧”機制,在穩定煙草生產的同時,確保了糧食種植面積。數據顯示,“糧煙融合”區糧食畝產平均提高8-10%,真正實現了“錢糧雙收”。
結語
“糧煙融合”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實踐,通過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它不僅推動了煙草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糧煙融合”必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這種創新模式充分證明,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整合,完全可以實現不同作物之間的協同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糧煙融合”的實踐成果,不僅為煙草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