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金葉飄香。東大崗上,豐收在望。滿載喜悅,煙農笑逐顏開,臉上掛滿的興奮笑容,溢于言表。
在河南省社旗縣朱集鎮的東南角,有一個不足2000人口的小鄉村,因有一位“金葉路上的領頭雁”,18年來,持之以恒帶領村民種煙致富,使昔日貧窮落后的小鄉村,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柳暗花明又一村,舊貌換新顏,鄉村道路美如畫,家家住小洋樓,戶戶擁有小汽車,人人過上小康幸福生活。這些變化得益于有了一個好的帶頭人一一一袁文保。?
2003年,袁文保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為改善村里舊貌,他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煙葉生產,在金葉路上,尋致富,昐幸福,摘窮帽,苦耕耘,奔小康,妙手育金葉,探求綠色的金燦燦鈔票子,依靠煙葉和蔬菜,煙薯和煙玉米輪作種植,把一個貧窮的小鄉村,己打造成了東大崗上一顆綠色的閃亮名珠和煙菜名星村,因煙而蜚聲遠播,名揚百里。去年年底,袁文保很榮幸地被朱集鎮政府,聘任為鎮長助理,并明確為全鎮主抓煙葉生產工作的領軍人。
帶頭種煙,甘做村民種煙鋪路人
袁文保就任村黨支部書記時的2003年,恰好趕上煙葉生產的低谷期,為恢復煙葉生產發展,鎮政府和煙草公司盡管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和化肥、種子、農藥等補貼,煙農仍然是心有余悸,不愿意種煙,更有極少數農戶抵制情緒嚴重,高調說到“打死也不種煙”, 面對此情此景,袁文保自己首先帶頭,甘做種煙的鋪路領航人。
針對當時受煙葉效益低谷影響,即是原先己經種了多年煙的老農戶和一部分種煙效益比較好,還有一定技術特長者,也不愿再種煙了,多數農戶明確放棄種煙致富希望,新種植戶更是有阻力,困難多,難上加難,還有少數釘子戶揚言道,“寧可受罰也不冒險種煙”,眼看鎮政府下達的計劃面積,就要落空,在這千鈞一發的特殊時期,袁文保帶頭承包了15畝煙地,剩下的40多畝計劃面積,除鼓勵老植煙戶和有一定技術的農戶繼續種煙外,采取每位村委班子成員和組干部分別承擔5畝種煙計劃,實行以老帶新,一戶老煙農在帶一戶新煙農,一位村干部在帶一戶煙農等辦法,把鎮政府所分配的計劃任務,全部落實到戶。這些措施的推行,既起到了煙葉恢復性發展的領軍作用,還為袁老莊村以后的煙葉發展壯大,奠定了根基,并打下了持久戰的堡壘。
袁老莊村副支書侯太庭說,“18年來,在文保支書的帶領下,全村植煙面積由2003年的58畝發展到今年702畝,支書個人由15畝起家到今年191畝,金葉路上在騰飛,已成為我們村的一張植煙名片”。
心系群眾,勇當種煙致富引路人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袁文保始終把心系村民致富的責任扛在肩上,把全村人共同富裕,奔上小康生活的目標記在心上,心系村民脫貧,扎實為群眾服務,為村民辦實事,勇當群眾種煙的引路人。
該村七組村民袁文亮,是全村出了名的困難戶。54歲的袁文亮和妻子王春秋,都患有殘疾,文亮肯吃苦有力氣,但又聾又啞,妻子腿腳不便,一瘸一拐,家里除了有低保收入外,在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袁文保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一直想法幫他們夫妻二人脫貧,于是,讓他們夫妻二人結伴,跟著在他家種煙打零工,一邊種煙勞作,一邊教學技術,經過這些年的磨練,不但有了收入,還學到了種煙技能,2017年,袁文亮15歲的兒子初中畢業,家里有了幫手后,袁文保便鼓勵他們種煙種菜,并手把手地教他們種煙種菜方面的技術,特別是文亮的兒子,年輕頭腦靈活,善鉆研又聰明,很快就掌握了種煙知識和技術,今年文亮家共種了36畝煙,煙收后又栽上了大白菜,文亮的妻子王春秋說,“估計今年36畝煙葉和白菜的凈收入,能達到15萬左右,準備用這筆收入,蓋座小洋樓,明年種煙收獲后,再給兒子娶媳婦”。 站在一旁的袁文亮雖說不出話,但他用雙手也不停地比劃著種煙蓋樓房的事,讓在場的人都笑個不停。
為引導煙農種好煙,袁文保結合全村煙農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引導,該村二組老煙農侯平尚,今年已經50多歲了,人稱“老犟筋”, 脾氣暴躁,還是個“認死理”, 遇事不聽人勸,個性強傲,這些年在種煙過程中,吃了不少脾氣上的虧,他說,“煙草公司不讓種植南江三號和長脖黃等劣雜品種,袁支書也多次勸阻我,但我總是偷著種植,不聽支書的話,結果種一年賠一年錢,煙草公司不收購劣雜品種煙,后悔沒有聽支書的話,賠慘了才醒悟”。 最近這幾年,他嚴格按規范化標準種植“云煙87” 品種,并且在落實科學種煙上,從機耕起垅、施肥移栽、防病打藥、采收烘烤等,每個環節都堅持規范操作,技術上一絲不茍,克服傳統上的舊思想意識,積極接受新的技術標準,提高上等煙比例效益,去年他種的30畝煙薯套作,畝均效益達4500多元,在全村是效益領先戶。
“村民信任我,選舉我當支書,我就要帶領全村群眾,走種煙種菜的共同致富路,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只要全村人都過上小康生活,我心里才踏實”。 袁文保如實說。
率先垂范,擔當科技種煙示范人
今年57歲的袁文保,在沒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前,就是一位鐵桿煙農和科技“種煙迷”,擔任村支部書記后,他處處為村民種煙著想,擔當科技示范引路人。
縣里要求實行規模連片種植,建煙葉大方田,他率先響應,全村統一建設了2個200畝以上的連片煙方,實行育苗工廠化,村里又統一建設了一座育苗工廠,建育苗大棚12個,推行密集型烘烤,建熱泵式煙炕房10座,推廣施肥一體機,全自動移栽機、旋耕機起攏栽煙,無人飛機噴灑農藥,煙菜、煙薯、煙玉米套種等,這些先進的科學種煙技術,在袁老莊村都得到了普及與推廣。袁文保說 “我為村民擔當種煙的領頭雁和示范人,推廣先進技術是我應盡的職責”。
今年58歲的一組煙農李發營,與袁文保支書是種煙上的好伙伴,支書咋干他咋干,支書種啥他種啥,支書煙薯和玉米套種,他跟風學習,寸歩不離,相互取長交流經驗,李發營被聘為全村煙葉技術員,主動在全村傳經送寶,幫助缺少技術的新煙農,在田間地頭、炕房邊上為煙農傳授種煙技能,李發營說,“受袁支書種煙影響,去年我大兒子李崇大學畢業,我說服他留在家中學習種煙,跟著袁支書照樣能致富,你有文化懂科學,將來也同樣能當種煙狀元,同樣當干部”。 典型榜樣的示范作用,接地氣,鼓士氣,科學種煙也為農村的大學生,找到了鄉村振興的新的用武之地。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