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雙廟街鄉溝李村菇香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中,一座座香菇大棚星羅棋布,一排排菌棒鱗次櫛比,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傘,與棚內棚外菇農采摘、篩選、剪柄、裝箱的畫面交相呼應,勾勒出一道生機盎然的風景線。
一朵朵香菇撐起“致富傘” 紀仲巖 攝
“老張,這段時間天公作美,你看這茬香菇的品相又提升了不少,俺今年掙個八九萬塊錢肯定沒問題啦!等明年咱們的羊肚菌種成后,收益還得再翻番!”脫貧戶趙成賢一邊忙活著采摘香菇,一邊向菇香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社長、曾被十里八村譽為“脫貧帶頭人”的張明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是啊!咱們能有今天,還是多虧了牛書記啊!”張明望著一筐筐新鮮采摘的香菇,不由感嘆道。
今年48歲的張明于2018年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的他最初在上海經營菌棒出口貿易,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奮斗,外貿生意做得有聲有色。而讓他決定“回家來”“留下來”“干起來”的人,正是他口中“牛書記”——駐馬店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村第一書記牛明巍。
真情實意“引鳳回巢”
時間回到2017年10月,牛明巍受組織委派來到溝李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溝李村主要以農業種植為主,青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集體經濟長期處于“空白狀態”,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在摸清村內整體情況后,牛明巍意識到“救濟式”脫貧是一時的,“造血式”脫貧才能管一輩子,必須走“產業興村”的路子,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全村整體致富。經過與村委反復考察論證,牛明巍發現不少村民都有在外鄉從事香菇種植、加工的經歷,具備一定的生產技術;加之泌陽縣是遠近聞名的香菇大縣,在香菇種植產銷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比較大。因此,溝李村發展香菇產業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關鍵是缺少一個有實力的“帶頭人”來創業帶動。方向錨定了,就要全力去推動。通過多方打聽,牛明巍聯系上了當時正在上海的張明。
“牛書記得知我在上海做菌棒出口貿易后,第一時間就聯系上了我,動員我把資源帶回家,返鄉創業。說實話,一開始我比較猶豫,畢竟我從事的外貿出口是產業鏈的下游銷售環節。而種植加工是上游生產環節,隔行如隔山。”張明回憶道,“牛書記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先是給我寄來理論書籍,跟我講解他通過村內走訪了解到的種植栽培技術;后來又找到縣里的香菇種植專家、鄉里的香菇種植大戶還有村里從事過香菇生產加工的村民給我打電話介紹情況,最終一步一步打消了我的顧慮。”
在牛明巍真情實意的動員下,張明于2018年6月返鄉創辦了泌陽縣溝李村菇香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開啟了小香菇撐起“致富傘”的創業之路。
事無巨細“為鳳筑巢”
在創辦專業合作社后,張明的主要精力便從上海轉移到了家鄉,開啟了長期的駐村生活。“離鄉近二十年,剛回家那會兒,非常興奮。聽著家鄉音、吃著家鄉菜、感受著濃濃的家鄉情,滿腦子都是干事創業,做出一番成績來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但隨著工作生活逐步深入,創業的激情也會被現實中一些困擾所磨滅。”張明回憶起2018年剛返鄉時的情形,不由苦笑道,“比如說燈的問題,當時村里沒路燈,一到晚上兩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見,從住處到合作社那段路,沒少讓我栽跟頭;再比如說路的問題,創辦了合作社后,我就邀請上海的一些客戶來考察業務,結果車走到村頭進不來了。說實話,這些小問題給合作社生產經營帶來不少大麻煩。不過還是多虧了牛書記!這些困擾沒過多久就全部解決了!”
2018年經過成功“引鳳回巢”后,牛明巍把視線放在了改善村內基礎設施上。通過廣泛征集村民意見,牛明巍會同村委定下了“道路硬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三大工程,決心對“路不通”“燈不亮”“環境不美”三大制約溝李村發展的頑疾進行根治。通過牛明巍的協調爭取,2018年至今溝李村對口幫扶單位駐馬店市煙草專賣局共投入幫扶資金132萬元,幫助溝李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27盞,鋪設硬化路面5公里。此外,對村委會及黨群活動中心進行修整翻新,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了紅色陣地。
“真是讓我們拴住了人留住了心!”望著村委旁新修建的文化小廣場,看著一群群正在嬉戲玩鬧的兒童,張明再次豎起了大拇指。
溝李村駐村工作隊在村委文化長廊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紀仲巖 攝
轉型升級“助鳳高飛”
“我們合作社現在共有香菇大棚63座,其中10座大棚分包給了村里的脫貧戶。我們加工制作的菌棒最遠出口到韓國,年產值超過300萬元,每年為村內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生產季節能夠帶動農村閑置勞動力70余人就業,僅工資收入一項,人均年增收近2萬元。”談起近年來合作社的“成績單”,張明驕傲地說道,“合作社能夠發展到今天,還得感謝牛書記啊!”
創辦合作社伊始,張明把合作社的發展定位瞄準在菌棒加工和鮮菇生產上。借助在上海的外貿資源,合作社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受限于粗加工的產業特點,產業規模始終未能發展壯大。正當張明一籌莫展之際,牛明巍送來了“破題妙招”。
在小香菇中探尋致富之路 紀仲巖 攝
“牛書記對我們合作社非常了解,他看到合作社發展進入瓶頸期后,主動找到我提出了要對產業進行升級的想法,向香菇深加工領域進行探索。香菇根部可以用來加工成飼料,柄部剪斷切丁后可以供應給縣里香菇醬生產商當成原料,菇蓋可以進行烘焙烤干制作成干貨。”張明回憶道,“香菇渾身全是寶,在牛書記的錦囊妙計下,我們‘一菇三用’變廢為寶,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的規模。”
實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沒有終點,只有起點。如今,牛明巍和張明又把視角投向了高效益作物羊肚菌的種植栽培上。2021年10月,駐馬店市煙草專賣局投入幫扶資金30萬元幫助合作社新建羊肚菌大棚14座,并邀請省內食用菌種植專家對村民進行了技術培訓。目前棚內羊肚菌菌種已播種完畢。
“現在羊肚菌干貨每斤最起碼可以賣五六百塊錢,收益比干香菇高二十倍。我們這14棚羊肚菌預計明年二月份就產出了!”溝李村村支書李明勤興奮地說,“好日子,大家有奔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