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難找林指導”“林指導就是我的親人”……說起浙江仙居縣煙草專賣局派駐的農(nóng)村指導員林建戈,萬竹王村的村民沒有不拍手稱贊的。
萬竹王村位于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xiāng)西南方向,距離縣城30公里,七成以上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是典型的“空殼村”,也是縣域內(nèi)經(jīng)濟較薄弱的農(nóng)村。
2019年6月,林建戈接過駐村的“接力棒”,以“為民服務”為出發(fā)點,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傾力真幫實扶,“駐”進村民的心窩里。
修好產(chǎn)業(yè)路 打通致富路
萬竹王村,村如其名,村內(nèi)有近萬畝毛竹,是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毛竹的運輸卻依靠一條寬度僅有50公分且泥濘不堪的土路。
“大部分的毛竹都在山上,每到砍伐時期,我們都是肩挑背扛從山上運下來的,真的是很不方便。”對于交通的不便,村民們苦不堪言。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在崇山峻嶺間造出一條路談何容易,修路資金籌備就是頭號難題。
村民們的期望,林建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他主動請纓,協(xié)助村支書王永波進行資金籌備工作。他們在村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diào)研,對相關政策進行詳細、充分了解,協(xié)調(diào)政府相關部門爭取到38萬元修路資金。資金解決了,林建戈又當起了宣講員,向村民們談利弊、謀發(fā)展、話未來,對存在的困惑予以疏導,對存在的困難幫助解決,解決后顧之憂,達成思想共識。
圖為林建戈(左)與村干部一起查看道路施工進展情況。陳奎余? 攝
2021年12月28日,在村民熱烈的歡呼聲和陣陣掌聲中,一條長2.4公里,寬3米的道路如期完工,困擾村民毛竹運輸?shù)慕煌B疾正式解決。
“新路修好了,車子可以直達山頂,運毛竹再也不費勁了,又節(jié)約了運輸成本,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呢!”毛竹種植戶王小西看著修好的道路,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
提升村“顏值” “點亮”新生活
行走在萬竹王村,寬闊干凈的村道、清澈見底的河水、長勢旺盛的樹木、整齊劃一的路燈、寬敞舒適的文化禮堂、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步移景換,如詩如畫。65歲的村民王子明,談起村子變化時很動情,“環(huán)境美了,娛樂活動也多了,這可多虧了林指導吶!”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駐村以來,林建戈堅持把改善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美麗鄉(xiāng)村作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要抓手,會同村兩委以“全域環(huán)境革命大行動”為契機,組織村民打掃路面、清理河道、清除雜物、去除牛皮癬等,積極營造干凈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并給每家每戶配備了分類垃圾桶,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有效解決了“垃圾圍村”的難題。萬竹王村也多次登上全縣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紅榜”,曬出了鄉(xiāng)村新“顏值”。
圖為林建戈(左一)為村民講解垃圾分類注意事項。陳奎余? 攝
在提升村“顏值”的同時,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林建戈關注的重點。去年10月,不少愛好跳舞的村民反映村廣場沒有安裝路燈,給大家的夜間活動造成了不便。林建戈實地查看后,第一時間向單位做了匯報,并經(jīng)多方協(xié)調(diào),籌集到了專項資金,實施“光亮工程”。如今,36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覆蓋了萬竹王村的廣場和環(huán)村道路,也點亮了村民的夜晚新生活。此外,他還積極鼓勵喜愛越劇的村民組建樂隊,并為之申請了場地,購買了樂器。
排憂解難題 “駐”進百姓心
剛到萬竹王村,林建戈便開啟“白天摸排、晚上整理”的調(diào)查方式,僅用一周時間就摸清了村里的困難群體,更主動認領了4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
王均水(化名)的妻子心臟動過手術并伴有慢性疾病,兒子不能行走,兒媳患有精神疾病,其自身也因喪失勞動力常年臥床在家,全家?guī)缀鯖]有收入來源。
為此,王均水一家成了林建戈心中的牽掛。汛期來臨前,他上門查看居住環(huán)境,為其修繕破漏的屋頂;疫情期間,他幫助其做好居家防疫工作,送上熱菜熱飯;閑暇之余,他定期自掏腰包為其購買米面油及生活用品,最近又為其兒媳申請了低保。一點一滴,王均水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常常感嘆道:“林指導就是我的親人!”
圖為林建戈(左)看望慰問結(jié)對老人。陳奎余? 攝
接受過幫扶的村民不只王均水一家,村民的冷暖安危時刻牽動著林建戈的心。去年6月,天氣一轉(zhuǎn)熱,他就挨家挨戶排查,向孤寡老人、困難群眾贈送電風扇及防暑藥品,保障村民清涼度夏。重陽節(jié)前夕,他和村干部凌晨4點就進城采購食材,為全村300余位老人制作長壽面,贈送節(jié)日禮品,表達最真摯的節(jié)日問候。
“林指導這人實在,事事為大家著想,處處幫著大家。”村民王封占說,“我們早已把他當成了親人。”用心用情,把村民當親人,同群眾打成一片,林建戈儼然已成為了村民的“自家人”。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駐村這幾年,看著村子越來越好,村民越來越富裕,我打心眼里高興。”林建戈說,“只要鄉(xiāng)親們需要,我就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