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的何家灣村是一個風景秀麗、人杰地靈的美麗鄉村。村中有這么一群八零后,他們互相扶持、相互幫助,將煙葉種植發展成何家灣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把一片片金葉鋪滿整個河家灣村希望的田野。
2016年,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僅有三位八零后煙農,時至今日,僅何家灣村周邊,就已有十五位八零后的煙農生力軍,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種出五百多畝“黃金葉”。
何家灣村的“老”煙農王春力,是當時三個八零后中最敢于嘗鮮的一個。每當談起何家灣村之前的面貌,他都會有感而發,“當年的何家灣村,最吃香的作物是桃子,”他指著已經斑駁的“千畝桃園萬只雞”的牌子對我們說道:“種桃子,養魚養雞,是當時村里最賺錢的項目,但是這些項目銷路和價格都不穩定,搞不好一年就白干了。”“其實,說起種煙,那還得回到2014年。當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親戚找我幫忙到煙站賣煙葉子,看到一筐筐金燦燦分級后的煙葉,很是喜人。一問才知道種煙是合同生產,銷路不愁、價格穩定,收入有保障,當時我就動心了。”說到這里,王春力的嘴角已彎出難掩選對致富門路自豪的弧度了。
“在煙站技術員的細致介紹下,我大致明白了煙葉生產的投入和收入情況情況。2015年,我決定自己試試,當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個選擇多條路,反正在旱地種煙不影響我們種水稻,比起桃子來說當年就能見到收益。”
當年,王春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技術員的悉心指導,僅7畝的種植烤煙面積,凈收益就接近2萬元,這更堅定了他來年種植煙葉的信心。經過七年的奮斗,王春力的煙葉種植面積從少到多、種植能力從弱到強,也從懵懵懂懂的烘烤小幫手成長為小有名氣的職業農民烤師。“從7畝到75畝,種煙已經是我家庭全年主要的收入來源。”說到這里他堅毅的眼神已透露出對煙葉產業發展的認可。
看著房后五個育苗中棚,王春力幸福地說道:“今年,我在煙草公司的政策幫助下,新建了五座育苗中棚,能夠跟我們村的育苗大棚一起納入專業合作社的煙苗供應,為煙農提供壯苗,我也算是為村里的發展和煙葉規模的擴大做了貢獻。”說罷,他又指著院里的皮卡一臉滿足:“這是我去年煙款到賬后買的,生活越來越好,前幾年不敢想的汽車我都開上了。”
唐亮是何家灣村的另一位八零后煙農,他的想法和王春力不一樣。“我作為村里的委員有義務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種煙用工多,通過在村里種煙請工,可以帶動鄉親們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據統計,2021年何家灣村煙農支付的用工費用約130萬元,煙葉種植實實在在的增加了鄉親的收入。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何家灣村煙葉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93畝增長到1028畝,煙葉生產已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何家灣村的產業發展只是棗陽煙葉發展的一個縮影。據悉,近年來,湖北省棗陽市煙草專賣圍繞“優化產業布局、穩定煙農隊伍、提高煙葉質量”的產業發展思路,筑牢煙葉發展基礎,有力的推進煙葉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為促進鄉村振興貢獻出煙草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