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萬畝荷花之后,來農家樂吃油炸荷花,帶點甜甜的味道;這蓮子煲雞湯,溫喉潤桑……”游客許云梅一邊吃“荷宴全席”,一邊發出感嘆。
盛夏以來,云南省彌勒市竹園鎮1.7萬畝荷塘里一片熱鬧的景象,淘藕的工人、采蓮的村民、觀賞的游客……齊聚一“塘”,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圖為游客在竹園鎮農家樂吃“荷宴全席”(趙樹龍 攝)
竹園鎮共有7個村的1000多戶農戶種植蓮藕,各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紅色引擎”的作用,帶領種植戶積極探索蓮藕產業發展路徑,深挖出蓮藕全身“七件寶”:蓮藕、荷花、荷葉、蓮子、荷花游、挖藕業、藕代辦業,讓“一根藕”串出“七份”產值。
萬畝荷花吸引游客,帶動當地旅游業;蓮藕、荷花、荷葉、蓮子作食材售賣;萬畝荷塘為掏藕工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特色美食蓮花宴帶動當地餐飲業的發展……萬畝蓮藕產業每年為全鎮帶來1.2億元左右的經濟收入。
圖為竹園鎮萬畝荷花開(趙樹龍 攝)
“種植蓮藕好啊,全身上下都是‘寶’,我家里種了5畝藕,今年蓮藕的收購價在9~11元每公斤,售賣蓮藕有4萬元左右的收入;鮮切荷花直銷昆明,每朵1.8元,有2萬元的收入;把蓮子和曬干的荷葉拿去市場賣,新鮮蓮子50元每公斤,曬干的荷葉20元每公斤,售賣荷葉、蓮子大概有2萬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平時我還會幫種植大戶掏藕,每天能有400元左右的工資。蓮藕每年兩熟,這樣一來,僅是種植蓮藕,我每年能實現10多萬元的收入。”趙林村板橋小組的種植戶王山山笑嘻嘻地介紹。??
“我們村將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以種植蓮藕為主,又賺錢又方便管理,大家都愛種植。我自己不僅種,還開了農家樂。”竹園鎮土橋村上莊地黨支部書記朱迎東經營著一家農家樂,環境優美,荷花全宴是他家的特色菜品,像這樣的特色農家樂,竹園鎮共有23家,農家樂的收入一年可達300萬余元。
圖為竹園鎮的蓮藕種植戶李沖在荷田采蓮米、蓮花(趙樹龍 攝)
竹園鎮通過提供貸款幫扶、創業指導等方式,營造了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培育合作社、農家樂、代理商等多元經營主體。截至目前,竹園鎮共成立合作社70余家,發展農家樂23家,掏藕工500余人,發展售賣荷花、荷葉、蓮子的個體經營戶和商販400余戶。
為了讓更多游客感受竹園的風情美景,花園村黨總支成立了總支書記帶頭、黨員眾參與的免費導游團。“我們帶著游客到處走走轉轉,幫他們拍拍照,如果游客有需要的話,會為他們推薦幾家農家樂,讓他們體驗荷宴全宴,期間不收取任何費用。”花園村黨總支書記楊學元說。
圖為竹園鎮的種植戶在銷售蓮藕(趙樹龍 攝)
為了解決彌陽、新哨、竹園近20萬畝農田的灌溉,2018年由煙草援建資金4974.97萬元,彌勒市政府配套資金1590.35萬元建起了彌勒市太平雨補水庫輸水干渠工程,以提高太平雨補水庫輸水干渠控制范圍內的彌陽、新哨灌片(含甸溪河右岸的東風農場片)、竹園東溝灌片共17.27萬畝,覆蓋灌溉煙田面積3.87 萬畝渠系水利用系數。工程自建成以來,有效解決了竹園鎮1.2萬畝蓮藕等農經作物的生產灌溉用水。
除了水利等基礎設施的不斷投入,近年來,竹園鎮還先后投入近千萬元資金,不斷加大蓮藕新品種引種、試驗,組織蓮藕協會的會員及相關部門人員到全國種植蓮藕知名度較高的湖北武漢、浙江義烏、江西廣昌考察,引進新品種,加大對抗病害、藕形大,產量高的“鄂蓮5號”“蓮花藕”的示范、推廣力度,不斷推進蓮藕種植基地化、科技化水平。
為提高竹園蓮藕的市場競爭力,竹園鎮積極組建以農民為主體、蓮藕為紐帶、服務為宗旨、民主決策為原則、農民增收為目標的彌勒市新蓮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彌勒市竹園鎮云偉蓮藕產銷專業合作社兩個合作社。目前會員人數達1100余人,會員涉及竹園鎮7個村委會、1000多戶蓮藕種植戶。把一家一戶“單干”的農民組織起來,引導農民走上了“抱團”與市場接軌的快車道,使廣大農民由個體農戶變為“組織化藕農”“集團化藕農”。
目前,竹園鎮正依托《竹園鎮萬畝荷塘旅游發展規劃》,繼續壯大蓮藕產業,并通過招商引資,對蓮藕進行深加工,提高蓮藕的附加值,以蓮藕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小小蓮藕成了鄉村振興的“當家產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