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大家手頭有些緊,我每次進貨前都得掂量這些商品能不能賣出去,很多商品不敢多進。”經營“緒宗商店”25年的濟南市潘家場村村民李緒宗說,“店里主營商品是煙酒副食,還會根據村民需求供應一些便民商品。”
近幾年,李緒宗發現,柜臺前的消費者變了——不少村民的手頭寬裕起來,購物時不再只選“最便宜”的,而是根據自身消費需求“貨比三家”,直到選到“最滿意的”。他們購物的頻次逐漸增加,客單價也有了顯著提升。除了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外,不少老人還用上了電子支付……
變化從何而來?李緒宗指了指不遠處青綠的金銀花田:“這地里真的‘長’出了真金白銀哩!”原來,2017年,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卷煙廠開始定點幫扶潘家場村。
金銀花田生“金銀”,打造特色產業,增強村子“造血”功能,讓村民在家門口賺錢,成為濟南卷煙廠歷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重心。
從藤椅編織到走地雞養殖,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驗證,符合潘家場村自然條件,能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更多村民增收的金銀花種植項目成為潘家場村產業發展的方向。
今年,通過土地流轉,潘家場村的金銀花種植面積已達700畝。相較6年前僅有6畝的“金銀花地”,如今成片的金銀花種植基地為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和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解決了“在哪種”的問題后,駐村第一書記密切配合村兩委工作,推動金銀花種植項目以“農戶+合作社+專業公司”的運營模式在村里落地生根、茁壯成長,讓單打獨斗的個人種植成了過去式,帶來了團隊化、鏈條化的生產模式,解決了“怎么種”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他們通過引入金銀花烘制加工設備,對金銀花進行深度加工,持續提升其附加值,與山東康花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推出金銀花茶、金銀花精油、金銀花酒等系列產品,逐步形成了一條涵蓋金銀花種植、加工等環節的產業鏈條。
此外,為了保證金銀花集中采收時人員“走得順”、商品“出得去”,他們還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多條生產道路,打通了村民從家中到田間地頭的“最后一米”,也打通了優質產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
就這樣,山溝溝里的金銀花,成了村民們喜愛的“致富花”,潘家場村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2022年達到73萬元,較2021年增長了3倍。越來越多的村民過上了不用出村打工就能獲得可觀收入的好日子,在緒宗商店購物也更有底氣了。
去年,第一書記協調公交公司開通了公交線路。新增的公交車站點就設在緒宗商店門口,除了這個新站點外,近年來潘家場村的路燈修繕了、墻體美化了、花草增加了、廣場整潔了,還新修了蓄水池,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產業興、村莊美、生活好。在看到變化的同時,剛剛參加了濟南市委組織部舉辦的第一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百村示范”培訓班的現任第一書記靳磊,已經開始展望潘家場村的未來:“我們會借鑒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繼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據他介紹,潘家場村將探索“鄉村旅游+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利用直播將金銀花種植、觀賞、采摘和村里的“千年古道”觀光旅游以及農家樂等項目融合起來,讓更多村民能夠投身到特色產業中,共享發展紅利。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