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廣東揭陽普寧市郊的工地上,一座銀灰色建筑群閃耀著金屬光澤。值班經理陳思旭推開物流中心大門,清涼空氣瞬間裹住全身:“92畝地上長出個‘鋼鐵森林’,可這片深藍色‘樹葉’會發電呢!”他仰頭指向屋頂連綿的光伏板,笑容里帶著自豪。
這里是廣東煙草粵東區域卷煙物流配送中心,也是近年來行業首個建成投產的商業企業異地新建區域物流中心。這座占地27120平方米的物流樞紐,將以高效率的倉儲能力托起年配送卷煙70萬箱(含二期規劃)的重任,為粵東四市編織綠色物流網絡。
藍色電站:屋頂的能量躍動
當晨光掠過倉儲屋頂,3.51MW光伏矩陣如波光粼粼的藍色湖泊。“以前驗收看鋼筋水泥,現在先看發電量模擬報告。”項目工程師胡萬福手指劃過設計圖紙。這片即將覆蓋屋頂的藍色能量湖,預計年發電量近350萬kwh,足夠點亮揭陽老城區的街燈。更令人驚嘆的是經濟賬本,電站年均節約電費超90萬元,運營期減排二氧化碳9.2萬噸——相當于在粵東大地種下50萬棵樹。紅外熱成像儀顯示,光伏覆蓋的屋面溫度直降4-8℃。“以前夏天庫房是蒸籠,現在成了天然空調房。”倉儲管理員鄒東升撫摸著光伏板樣品,指向施工中的2000平方米光伏車棚,“等新能源車在棚下充電時,頂棚正同步捕獲陽光,讓每寸土地都發電。”
節能脈動:車間的綠色心跳
分揀車間里,輸送線正跳著輕盈的節能之舞。“瞧這分段驅動技術,像給傳送帶裝上節拍器。”設備管理員林佳捷輕點屏幕,能耗監測曲線陡然下降,19.1%的降幅,410kw電能消耗悄然消失。
包裝區的變革更令人耳目一新。冷膜包裝機如冰晶凝結般貼合煙箱,傳統設備的轟鳴會不再出現。“每臺機每小時省電10kw,包裝環節能耗直降40%。”設備管理員姚榕波拍著重噸位設備笑道,“舊式熱膜機像個小鍋爐,現在總算卸下發熱包袱了!”當新能源物流車駛出裝卸臺,充電樁的綠色指示燈溫柔亮起,如同在為綠色征程踐行。
海綿園區:暴雨中的“節”奏曲
臺風登陸那夜,值班經理陳思旭緊盯監控屏。暴雨如注,透水混凝土地面卻泛起細密水泡,雨水沿著導流槽跳起華爾茲,旋轉著匯入地下蓄水池。“渾濁雨水在沉淀池跳完最后一支舞,就變成清澈的生態水庫。”翌日清晨,物業管理員張彩玲打開噴灌系統,水霧中藍花楹舒展枝葉:“臺風送來的禮物,讓新苗喝個飽!”這套海綿系統已回收雨水數萬噸,足以注滿七個標準泳池,更終結了內澇延誤物流的時代。
智控呼吸:能源動態博弈
在園區智慧中樞,一場關于能量的精妙博弈正在上演。信息維護員李鏈指尖輕觸大屏:“光伏發電高峰遇上設備低負載?智慧系統立刻把多余電能導入充電樁。”三維熱力圖上,包裝車間的紅色區塊明顯淺淡,“冷膜改造讓這里碳排放強度下降三成。”數據流如音符般躍動,為每度電繪制綠色基因圖譜。通過精準預測用能規律和碳排放趨勢,優化機電、光伏及充電樁的監測與運行策略,園區極大地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水平,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從傳統倉庫到零碳園區,從耗能大戶到產能單元,發生在這片92畝土地上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在為行業探路。作為鑲嵌在煙草物流鏈上的綠色芯片,粵東物流配送中心早已超越物流本身。在這里,每件包裹的重量,正被更多生態價值所平衡;每次貨物周轉,都在為“綠色低碳”積蓄能量。未來已來,且看粵東大地綠色脈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